久雨无聊喜乍晴,尚余春色到檐楹。
杨花飞去今无力,燕子归来似有情。
静看游鱼波面跃,闲随野鹤竹间行。
世缘到此消磨尽,只欲徜徉度此生。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喜晴》是宋代文人吴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雨过天晴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久雨无聊喜乍晴,
尚余春色到檐楹。
杨花飞去今无力,
燕子归来似有情。
静看游鱼波面跃,
闲随野鹤竹间行。
世缘到此消磨尽,
只欲徜徉度此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雨过天晴的景象为起点,通过描绘春景的余韵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喜悦。在久雨之后,当阳光再次照耀大地时,春天的美景仍然留在檐楹之间。这里的“檐楹”意指房屋的檐口和门楣,象征着家园。整个句子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杨花飘散和燕子归来的景象,以及它们带来的情感。杨花随风飞散,但此刻它们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雄壮,显得有些无力。而燕子的归来,则给人一种温馨和希望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在情感上与自然相通,表达了对生命力和情感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池塘中的游鱼和竹林中的野鹤,以及自己在其中的闲适自由。他静静地观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游动的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跃动和活力。同时,他也随意地随着野鹤的步伐在竹林间游走。这里的游鱼和野鹤,象征着自然的自由和纯粹,而诗人则以此来反思人生的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徜徉自由自在地度过,而不是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通过与自然的交融,他希望能够消磨尽一切与世俗相关的牵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纯洁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共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对内心追求的渴望。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