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尘怀抱若为宽?绕屋蛙声亦在官。
岩桂无香秋逐晚,江鲈有约岁将寒。
文书散乱嘲痴绝,灯火凄清语夜阑。
病倦百骸非复我,但思禅板与蒲团。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西楼夜坐》
抗尘怀抱若为宽?
绕屋蛙声亦在官。
岩桂无香秋逐晚,
江鲈有约岁将寒。
文书散乱嘲痴绝,
灯火凄清语夜阑。
病倦百骸非复我,
但思禅板与蒲团。
中文译文:
在西楼夜坐,抱怀对抗尘埃又何如宽广?
屋周绕着蛙鸣声,仿佛它们也是官吏。
岩上的桂花无香气,秋天逐渐深沉;
江中的鲈鱼约定,岁月将至寒冷。
文书散乱,嘲笑愚昧绝尘;
灯火幽寂,夜晚的语言消失。
病倦使身体不再属于我,
只是思念禅宗的木板和蒲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西楼夜坐时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第一句“抗尘怀抱若为宽?”表达了作者对于逃避尘世纷扰、追求宁静与宽广的愿望。他思考着是否通过心灵的抗拒可以使内心得到宽解。
第二句“绕屋蛙声亦在官”通过描绘屋外蛙鸣声,暗示了尘世纷扰的存在,即使在官宦人家也无法避免。
接下来的两句“岩桂无香秋逐晚,江鲈有约岁将寒”用秋天的景象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凋零。岩上的桂花没有香气,暗喻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江中的鲈鱼宣告着寒冷的到来,暗示岁月的衰老。
第五句“文书散乱嘲痴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嘲讽和对愚昧行为的不屑,认为这种嘲讽愚昧的行为已经逃离了尘埃。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疾病和疲倦的感受。灯火凄清,夜晚的语言消失,表现出作者身处孤寂和疲倦的状态。
最后两句“病倦百骸非复我,但思禅板与蒲团”表达了作者病倦之际对禅宗的思念和渴望。他感叹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但他仍然思念着可以使内心平静的禅宗修行。
整首诗通过对尘世纷扰、岁月流转和个体疲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内心净土的向往,以及对禅宗修行的思念。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对比的手法,以及深情内省的语言,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思。
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归扫秋云趺足坐,荻花半落晚风晴。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此生几度换炎凉,过了重阳又一阳。无奈流年如转毂,得逢佳节且飞觞。风前落帽从吹鬓,江上登台任断肠。老去已忘荣与辱,只思归卧水云乡。
山雨洒春城,潗潗声颇急。窗下读书人,横编揭阴湿。高鸢饿独叫,远燕寒双入。南园有桃杏,尽抱群梢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