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歷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爲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着《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爲三卷。
《西江月(十二)》
作者:张伯端(宋代)
欲了无生妙道,
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
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中文译文:
想要了解无生的奥妙道理,
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洞察自己的真心。
真心既没有形相也没有声音,
纯净的法身就在其中。
这条道路既不在外面,也不在内心深处寻找,
将中心抛弃于两边,
这才能领悟到被称为上品的境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个关于修行和领悟的思想。诗人通过描述无生的奥妙道理,表达了要真正了解宇宙的本质和内在真相,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内心。
诗中提到的“真心”指的是人的内在本质和灵性,它超越了形相和声音的界限。只有当我们洞察自己的真心,清净的法身才会显现出来。法身是指超越物质和感官世界的存在,它代表着纯净和无限的境界。
诗人进一步指出,追求无生的道理并不在外部世界,也不在内心深处的探求中。相反,他建议将中心抛弃于两边,意味着超越对内外的执着和追求。只有摆脱这种执着,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被称为上品的境界,即超越世俗的高尚状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需要通过直观自省来认识真实自我,并超越对外界和内心的执着,从而达到纯净和超越的境界。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以获得真正的境界和解脱。
殷雷金钥千门邃,斜月璇题六寝深。禁柳护寒鸦未起,求衣已献晚朝箴。
此君老去更风猷,冰雪生寒我辈流。穿径略容携客共,交情畴昔雅相投。
手自葺柴荆,山扉亦自扃。莫辞蓬筚陋,要护草堂灵。忙为幽人启,閒无俗士经。不妨老赤脚,应户代奴星。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两悠悠。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西南一柱力擎天,笞凤鞭鸾下散仙。不愤狸狐成窟穴,亦知沧海变桑田。梦归丁令鹤飞去,念旧徐公榻尚悬。我是乡人君是客,兴言及此泪如溅。
往岁客龟城,同时听鹿鸣。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