疎竹墙头半粉青,盆池荷小欠浮萍。
虚檐槐影日亭午,醉倚栏干莺唤醒。
《午坐》是宋代著名诗人葛绍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疎竹墙头半粉青,
盆池荷小欠浮萍。
虚檐槐影日亭午,
醉倚栏干莺唤醒。
诗意:
这首诗以午后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宁静和惬意。诗人端坐于竹墙旁,竹墙几乎被疏而稀疏的竹叶遮蔽,形成了一种淡淡的绿色。在他的眼前是一个小池塘,里面的荷花虽然不多,但还是太浅,不足以浮起浮萍。虚檐下槐树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正是午后的阳光最为强烈的时候。诗人醉倚在栏杆上,听到一只莺鸟的鸣叫,唤醒了他的沉思。
赏析:
《午坐》通过简洁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午后景象。诗人运用了细致的形容词和动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眼前的景色和自身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竹墙被形容为“疏”,竹叶稀疏地覆盖在墙上,勾勒出一片淡淡的绿意,给人以清新幽雅的感觉。
其次,诗人描绘了一个小池塘,其中的荷花虽然不多,但仍未开放到足以浮起浮萍的程度。这一细节表达了作者在寂静中的宁静心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虚檐下槐树的影子,展示了午后阳光的强烈和耀眼。这一景象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明亮而温暖的氛围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午后的宁静与安详。
最后,诗人倚在栏杆上,听到一只莺鸟的鸣叫,这一声音打破了他的沉思,将他带回到现实中。这种声音的突然出现,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
总体而言,葛绍体的《午坐》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和谐且恬静的午后景象中。诗人借助大自然的景物和声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这首诗让人感受到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刻,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的平衡与共存的思考。
原上新坟委一身,城中旧宅有何人。妓堂宾阁无归日,野草山花又欲春。门客空将感恩泪,白杨风里一沾巾。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春雨过前溪,垂杨树树低。绿窗人不语,惟有晓莺啼。
男子升沉自有诗,莫轻感慨叹稽迟。古来常患才难得,道在宁忧世不知。会际亨嘉膺昼接,且接粗粝疗朝饥。他年富贵君何虑,造物于人岂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