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解征衣寄草堂,枕边泉石自生凉。
休论仙诀能延寿,暂得身閒梦亦长。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五月宿江阴军葛公绰草堂》是宋代文学家蔡襄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寄送战争时的衣装给仁人君子葛公,我宿在江阴的军营旁边,草堂里。床边的泉水和石头自然地带来了凉意。不再谈论仙方能够延长寿命,暂时获得身心的宁静,梦想也变得漫长。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蔡襄在江阴军营附近的草堂中的一次宿泊经历。诗人曾经将自己作为士兵参与战争,而现在他将一件征战时的衣服寄给了仁人君子葛公。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感受到了床边泉水和石头所带来的凉意,这使他暂时忘却了仙方延寿的话题,也让他获得了短暂的宁静。在这个宁静的状态下,他的梦想也变得更加漫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江阴军营附近的草堂中的一次宿泊经历。诗人曾经参与战争,但现在他已经远离战乱,回归到自然和宁静的环境中。床边的泉水和石头带来的凉意象征着自然的清凉和宁静,使诗人在这个夜晚得到了短暂的宁静和放松。他暂时忘却了追求长寿的仙方,体验到了身心的宁静。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表现了一种追求宁静和平静心境的情感。诗中的草堂被描绘成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泉水和石头的清凉带来了一种对世俗烦恼的遗忘。诗人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梦想延长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对宁静与梦想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和宁静所带来的平和与放松。
学似贫家老破除,古今迷忘失三余。极知鹄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
月郎众星稀,天高万籁息。草露湿秋虫,悲凄声唧唧。隔窗听鸣机,寒光曙犹织。微物固催人,尤为贫女惜。
舍则安贫用则行,休嗟时事几番更。鸾皇只向明时出,鬼魅偏为暗处生。改秩屡勤天子诏,养亲甘共野人耕。要知出处惟参易,莫学鸱夷变姓名。
桃花流水正关渠,雨后俄收紫鱠鱼。岂是斋厨真欠此,小诗聊当腹中书。
密密堂堂悟有时,躁求那便契精微。凭谁举似圆居士,好助香岩证上机。
抟将盛事更无馀,还向桥边看旧书。东越独推生竹箭,北溟喜足贮鲲鱼。两回谁解归华表,午夜兼能荐子虚。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