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惊胥怒,滔天类鲧湮。
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
已拼过从绝,徒工徒倚频。
鹄形无白粲,蜂起有黄巾。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五月九日甲子至月望庚午大雨水不已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月九日甲子,月亮已经到了庚午(午时)。大雨水不停地倾泻,连续下了十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九日的景象,描述了大雨倾盆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雨水的猛烈和持久,以及对此的感叹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雨水的强烈和不停的特点,通过寥寥数语传递出对天倾大雨的震惊和无奈。诗中的“平地惊胥怒,滔天类鲧湮”形象地描绘了雨势的猛烈,仿佛泛滥的洪水将整个天地都淹没。接着,“稍低三板水,不活百城人”表达了雨水的持续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城市中的人们被雨水所困扰,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诗人随后以“已拼过从绝,徒工徒倚频”表达了自己对大雨的无奈和无可奈何,也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无法抗拒。最后,“鹄形无白粲,蜂起有黄巾”这两句则进一步突出了在这样的大雨中,一些事物无法保持原本的美好和完整,而另一些则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更加狂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传递出大自然的威力和人们对其无奈的心情。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逆境中人们坚韧不拔的赞美。
兼旬闭户耐寒威,起视晴空碧四围。黄鸟啼边忽游子,白龙去后渐单衣。年时尚记寻芳约,老境仍怜得醉希。红影幽香虎丘路,杖藜携酒莫相违。
内家宣赐生辰宴,隔夜诸宫进御花。后殿未闻公主入,东门先报下金车。
满街芳草卓香车,仙子门前白日斜。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嫩烟轻染柳丝黄,句引花枝笑凭墙。马上王孙莫回首,好风偏逐羽林郎。
镜里初疑看不真,衰颜只恐是他人。医言断酒方除病,母戒观书亦损神。卧久不知黄叶落,起来还见白髭新。横梳头发斜阳下,半脱清风半委尘。
东府才登用,南园即退藏。不欺身自正,无欲气能刚。士共悲梁坏,朝应惜鉴亡。臧孙宜有后,世出甲科郎。
武兴山水郡,左右有佳处。仙岩蝉两壳,佛字玉一柱。神坑孕金砾,灵窦泄琼乳。乳柱石窟寺,不辨文字古。主人好事者,乃我诗酒侣。安得陪后乘,放荡此历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