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暖纹波飐飐,吹晴丝雨濛濛。
轻衫短帽西湖路,花气扑春骢。
斗草褰衣湿翠,秋千瞥眼飞红。
日长不放春醪困,立尽海棠风。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乌夜啼(西湖)》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卢祖皋。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夜晚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漾暖纹波飐飐,吹晴丝雨濛濛。
在这个句子中,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夜晚的氛围。他描述了湖面上微微泛起的温暖的波纹,轻柔的风吹散了蒙蒙细雨,天空开始放晴。
轻衫短帽西湖路,花气扑春骢。
这两句话描绘了一个人穿着轻便的衣帽走在西湖的路上,周围弥漫着鲜花的香气。"春骢"指的是一种有着骏马般外貌的马匹,暗示了春天的来临。
斗草褰衣湿翠,秋千瞥眼飞红。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行走时,他的衣服被湖边的水草溅湿,显得更加翠绿。接着,诗人看到一个秋千,眼神一闪即逝,飞扬的红色引起了他的注意。这里的描写使得诗词更加生动。
日长不放春醪困,立尽海棠风。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叹。长时间的白天使得春醪(一种酒)不能放松,而疲惫的春风也渐渐消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焦虑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西湖夜晚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湖水的温暖波纹、吹散的细雨、芬芳的鲜花、湿润的水草、飘扬的秋千和消逝的春风,都构成了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把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给人以清新宁静、略带忧愁的感觉,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和时光流转的独特感悟。
艺祖造邦,二宗绍德。肃雍孝享,登配环极。先训有开,菲躬何力。歆声锡义,保民丽亿。
昨日始骑驴,今朝共跨鱼。一官尘坎璮,三迳木扶疎。童返还知白,身轻继寝虚。道传传便得,元乏枕中书。
肮脏田官委吏偕,山於吾属倍青哉。星言舆轿蒙茏里,山半振衣嚣鬨埃。针水布畦春泽匝,吟风夹路岁寒来。架岩刳木泉悲响,鏁洞白云花烂开。灰冷虚堂敷白氎,爨清一饭脯青苔。欲求出世三空义,一咄疏狂道眼裁。
春睡重。睡起烟销鸾凤。著雨柳绵吹易动。风帘花影弄。过雁空劳目送。纵有音书何用。有意相思无意共。不如休做梦。
春欲归何处,流莺也不知。只应江上水,暗与落花期。
倩搔背养坐深村,爱说前朝赐帛恩。县贴不来寻杜长,自摊牛契教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