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
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
熟知旧事惟邻叟,催去韶华是暮钟。
毕竟世间何物寿,寺前雷仆百年松。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乌石山》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频繁地逃学来到乌石山,一次次地重返这个地方,追寻着留下的足迹。因为在这里捕鱼,我才开始喜欢上了打渔的乐趣;因为敲响石斗,我才登上了这座山峰。只有邻居老人才真正了解我过去的事情,他催促着我离开青春年华,因为时光如逝的钟声一样匆匆。终究在世间,没有什么事物是长寿的,寺庙前的那棵百年松树倒在雷声中。
诗意:
《乌石山》通过描绘诗人儿时逃学频繁造访的乌石山,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乌石山中的各种经历,展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和对生活的体验。诗人认识到时光匆匆流逝,青春年华转瞬即逝,而寿命有限,一切都会有终结。
赏析:
《乌石山》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乌石山度过的童年时光。诗中的乌石山成为了诗人回忆与思考的源泉,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生命中的重要经历和感悟。诗人通过乌石山中的逃学、捕鱼、敲响石斗等情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激。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光阴易逝,时光如钟声般匆匆流逝,人生终有尽头。寺前的百年松树倒在雷声中,寓意着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命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乌石山和诗人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它呈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对生命短暂性的认识,使人们在阅读中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诗中的乌石山也具有情感共鸣的力量,唤起读者对童年时光和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回忆。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