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
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
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武陵泛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绘了船行于武陵川、花林、幽源和仙家之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烦嚣、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武陵川道狭窄,船首进入花林。
深幽源头无法测,仙家的修行有多深。
水回首,青山融合,云在绿溪阴影中经过。
坐在这里,聆听着猿猴悠闲的啸声,令心境更加宁静。
诗中以描绘风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先,诗人用狭窄的川道和花林入景,形容了船行出发的地方,为后文的幽源之地打下基调。接下来,他又说“莫测幽源里”,以表示幽源的神秘和不可测,使读者对接下来的描写充满期待。随后,诗人描绘了青山回转,云彩穿越绿溪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所看到的仙家所在的地方的美丽和神奇。最后,诗人坐在这个寂静的地方,聆听着猿猴的啸声,使心境愈发宁静清净。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烦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写和自己情感的投射,展示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超然心境的理想。诗人通过描绘山川花木以及自然景致的变化,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引导读者深入体验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情感。这首诗以其自然、宁静的意境,成为了人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艺术作品。
白沙波底石苔青,水草摇摇自在生。红日半竿人世闹,倚阑亭上晓风轻。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戣,字君严;戡,字君胜。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潇洒江梅,似玉妆珠缀,密蕊疏枝。霜风应是,不许蝶近蜂欺。嫣然自笑,与山矾、共水仙期。还亦有,青松翠竹,同今凛冽年时。何事向人如恨,带苍苔,半倚临水荒篱。孤山嫩寒放晓,尚忆前诗。黄昏顾影,说横斜、清浅今谁。他自是,移春手段,微云淡月应知。
谁信东南有此山,几回蜡屐只空还。乾坤超出浮尘外,世界深藏粒粟间。鹤不旭来华表在,犀从飞去紫云閒。扪萝直上凌霄塔,见说微垣手可攀。
山在画堂西,钩帘静对时。林高日落早,巷僻客来迟。抱病独不饮,爱闲君所知。阶前碧梧叶,片片可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