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
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武担山感事》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
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客居他乡的感受和思考。诗人感叹自己在客居他乡时的忧愁之情,但同时也感到朝朝的归意欣慰。诗中描绘了阶前没有停留的雨水,而在缝隙中却有云彩回归的景象。诗人勉励自己不要沉溺于尘世的琐事,仍然期待着岁月过去的十分之一,希望能够念及中原,思念淮浙之地,但不愿听闻那里的传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内心体验。诗人对于客里愁如积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离乡背井、漂泊他乡的忧愁与无奈。然而,朝来的归意却带给诗人一丝欣慰和希望。描述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以微妙的意象展示了生活中的变幻和希冀。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提醒自己要保持淡泊的心态,不被琐事所困扰,坚持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原和淮浙之地的思念,但又不忍听闻那里的传闻,可能是因为传闻中蕴含着乡愁和希望,让诗人更加思念家园。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内心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深邃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同时,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也给人以意象的美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韵味。这使得《武担山感事》成为一首真实而抒怀的诗词作品,引发读者对于乡愁、离别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物养有得失,瘠地江河隈。亭槛但小草,山林自奇材。我有八极兴,聊堪一席开。长啸本造适,悲风为谁来。
华发离披卧满头,暗虫衰草入乡愁。枕前人去空庭暮,又见芭蕉白露秋。
隐居那用名,名没隐方成。交绝身常定,心安病不生。山肴珍白蕈,野饭美青精。回视人间世,何如戏一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谿.
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日入信陵宾馆静,赠君闲步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