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阶响叶终日静,剥啄欣闻人叩关。
一听清言风洒座,几回幽梦月沈山。
遗珠未许留沧海,老骥终闻在六闲。
献策明光岂无用,人心久矣厌多艰。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首诗是宋代刘子翚所作,题为《翁仁山受恩归以诗相访因次其韵》。该诗以描写景物和抒发个人感慨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首句“寒阶响叶终日静,剥啄欣闻人叩关”描绘了宁静的寒日,听到门外有人来访,鸟儿欢快地啄食着落在地上的食物,发出清脆的声响。此情此景,暗示着作者此时身处安逸、闲适的环境中。
接着,诗句“一听清言风洒座,几回幽梦月沈山”传达出诗人听到客人说话,感觉清新、舒适,如同风吹拂在自己的座位上,或如同在多次幽梦中,月亮沉落在深山之中一般。这些意象烘托出诗人深邃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
最后两句“遗珠未许留沧海,老骥终闻在六闲。献策明光岂无用,人心久矣厌多艰”则呈现了作者的愤慨和热情。诗人表示自己不愿将珍珠遗失在浩瀚的大海中,而是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在安逸的环境中安享晚年,但也不忘为国家献策,为时弥久。
整首诗描写出了一幅宁静、舒适的环境,但又透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挣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已笑良时晚,仍悲别酒催。暖芳随日薄,残片逐风回。黛敛愁歌扇,妆残泣镜台。繁阴莫矜衒,终是共尘埃。
骂坐非真豪,挂冠岂实高。畸迹烟雨埋,客气利禄鏖。曷若大丈夫,本志轻旂旄。无择眼界平,共馨等膻臊。机息箭自空,谍复论弓橐。先生博达姿,阂世江河滔。器吞子贡琏,才夺东方袍。出处日两忘,居朝隐蓬蒿。一代能几人,称提付郎曹。饭熟菜亦香,但教齿牙牢。
将老尚逐食,相逢聊举觞。贫非原宪病,酒发次公狂。未至世臣国,先登君子堂。谁能更拘束,短发已沧浪。
吉祥寺中锦千堆,(钱塘花最盛处。)前年赏花真盛哉,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打彻凉州花自开。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吴儿哈。岂知如今双鬓摧,城西古寺没蒿莱。有僧闭门手自栽,千枝万叶巧剪裁。就中一丛何所似,马瑙盘盛金缕杯。而我食菜方清斋,对花不饮花应猜
东方将军文且武,一片丹心思报主。主恩未报不遑宁,起坐辕门待天曙。城头落月照西营,明星烂然河汉横。披衣耿耿不成寐,南埭鸡鸣朝已盈。丈夫立功垂不朽,著鞭岂在他人后。骅骝骤去疾于风,金印悬来大如斗。击剑高歌夜气浮,剑光凛凛横清秋。长缨系取单于颈,巨杯擎出月支头。
拂面毵毵巷柳黄,穿帘细细野梅香。春回江表常年早,日向山中特地长。千古事终输钓艇,一毫忧不到禅房。绿尊掩罢惟须睡,高枕看人举世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