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插天下囘溪,曾送郴州路久迷。
更欲扶衰为公往,荀陂龙化的卢嘶。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翁常之挽词》是宋代诗人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秀峰插天下回溪,
曾送郴州路久迷。
更欲扶衰为公往,
荀陂龙化的卢嘶。
中文译文:
山峰秀丽地插入天空下的溪流,
曾送别了郴州的路,久迷不归。
更愿意扶持衰落的前辈前去追求,
就像荀陂中传来龙吟的卢嘶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寓意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翁常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秀丽的山峰插入天空之下的溪流,给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色的描绘,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也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接下来,作者提到自己曾与翁常之一起送别郴州的路,但路途中却迷失了方向。这句表达了作者曾与翁常之有过交往和相伴,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渐行渐远,曾经的友情或师徒之情变得渐行渐淡。这种迷失的感觉也可以被理解为对翁常之去世的思念和对他生命轨迹的追寻。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愿意扶持衰落的前辈,让他们继续前行追求理想,就如同荀陂中传来龙吟的卢嘶声一样。这里的荀陂和卢嘶都是古代谚语和传说中的典故,象征着英雄人物和美好境界。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翁常之的推崇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对翁常之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前辈的崇敬和愿望。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追求理想和扶持他人的价值观。
片片红梅落,纤纤绿草生。无端夜来雨,又碍出门行。
正迎长时节。细数来、两旬已浃,两朝方越。画堂人笑悦。见瑞烟香袅,寿星明彻。丝丝华发。问瑶池会客,几见桃结。才经八十,春秋不记,绛人年月。奇绝。诗书教子,陶母等伦,曹家风烈。鼎来□德。儿孙尽、蓝袍客。便从今,一轴金花鸾锦,十藏琅函贝叶。愿常如、秋月圆时,长生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生逢艰苦念无前,扈圣犹悲易水壖。知效一官常自愧,死须五鼎遂身先。颇收姓字朝廷上,宁复功名日月边。军旅固非平日事,原将余力从橐鞬。
星□□□□诸胡,乡里人人仰范模。韬养沉潜求大□,□挥□□号通□。□生不出跧吟屋,垂老□□□□□。□□旧坑砚中觅,浮溪汪氏遁翁朱。
高树风轻叶影齐,新荷破卷绿犹低。日长松下少人到,坐久竹间闻鸟啼。万里惊波逢宝筏,百年病膜快金篦。虽知赤水遗珠在,问路襄城举世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