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墙曾记极幽寻,午箪凉铺琐碎金。
小筑江干无限暑,西窗乞与半檐阴。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问赵存礼分竹》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幽静而清凉的场景,表达了对清凉避暑之地的向往和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南墙曾记极幽寻,
午箪凉铺琐碎金。
小筑江干无限暑,
西窗乞与半檐阴。
诗词的诗意是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场景。南墙曾经有过极为幽静的小径,午时,竹筐中的凉意铺满了琐碎的金色。小筑位于江边,夏日的暑热无边无际,而作者渴望得到西窗下半个檐阴的遮蔽。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清凉、幽静环境的向往。南墙曾经有过幽深的小径,暑热的午时,凉意通过竹篮铺满了整个场景,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小筑位于江边,江水静静流淌,给人带来了一丝凉意,但夏日的炎热依然无处不在,因此作者希望能得到西窗下半个檐阴的遮蔽,以躲避酷暑。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凉爽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避暑胜地的向往和渴望。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夏日的酷热和作者对清凉之地的渴望,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将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幽静凉爽的境地。
复箑秋新妒,暄窗冷早侵。病葵萱未悟,落果草偏深。老矣曾荣望,皈欤更嬾心。此冠弹与挂,若个不山林。
玉峰云剥逗斜明,花径泥乾得晚行。细细一风寒里暖,时时数点雨中晴。
春风春雨急仍颠,闻道远劳从事贤。软脚不应惟命酒,池塘生草要新篇。
来泛一杯千顷浪,去携只履万重云。自言传法传何法,故我思君亦恨君。
熙肃琨庭,载升金记。迺导迺陪,威侪济济。天步继临,孝诚行矣。声容也昭,中外悦喜。
剩欲寄书兼寄诗,病余殊觉不能支。西山南浦风前恨,皖水灊山天外思。四海旧知宁我识,百年深契舍公谁。自违门第秋重老,华发萧萧异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