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
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
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
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闻早莺》是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日出时醒来,闻到早莺的鸣叫声,激发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出未起眠,床头闻早莺。
突然如同上林的晨曦,万年树枝上鸣。
回忆曾经做过近臣,拿起笔直接接受了前朝的明命。
春天深了,欣赏花草的时间多了,早晚都能听到这声音。
如今这声音在哪里,寂寞地响在浔阳城。
鸟鸣声所有的一切都一样,只有人的情感在不停变换。
不做旅途中的思绪,岂能和内廷有所区别听。
这首诗以闻早莺的场景为开端,通过描写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抒发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思量。诗人在听到早莺的声音时,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近臣,曾在内廷中为朝廷工作,秉笔直承明命,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角色身份的沉思。
而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眼下的春天,看到了花草的美丽和闲暇之余能够欣赏的时间。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他都能听到早莺的歌声。然而,他又感叹现在自己所处的浔阳城的寂寞,对比自然的和谐与人世的离散。鸟鸣声不变,只有人的情感在不断变换。
最后两句诗,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做旅途中的人那样忧思离散,不同于身处禁中的人那样专心致志。这里可以看出,诗人通过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辨和对现状的不满。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叙述诗人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态度。
偶作城隅逝,居然物外期。林风瓢易觉,山雨石先知。藤老犹依格,沟斜更会池。看蝉琴误曲,过树路成歧。节近吹花酒,欢留败袄棋。主人名族后,啸竹客忘疲。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忽忽新春过,愔愔一室幽。铜灯立雁趾,石鼎揭龙头。老媿人扶拜,贫无食足谋。退居消日月,太半付庄周。
仙姝天上自无双。玉面翠蛾长。黄庭读罢心如水,闭朱户、愁近丝簧。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人间无药驻流光。风雨又催凉。相逢共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何如伴我,绿蓑青箬,秋晚钓潇湘。
未谏瑶华世未知,故人已讶道乡迟。退之著论差伤早,不待阳城伏阙时。
天风飒飒步声虚,一片红云控帝居。闻道茅家开夕宴,上元亲授太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