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八月九月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
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闻夜砧》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谁家思妇秋捣帛,
月苦风凄砧杵悲。
八月九月正长夜,
千声万声无了时。
应到天明头尽白,
一声添得一茎丝。
中文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我听到一个思念丈夫的妇人在捣织布匹,
明月苦苦哀叹,风凄凄地吹拂着砧杵。
八月和九月的长夜,时间仿佛没有尽头,
千万声音连绵不断,永无止境。
直到天明时分,头发已经变白,
每一声砧杵敲击,都伴随着一根丝线的增加。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妇人在深秋夜晚的场景。诗中的"思妇"指代思念丈夫的妇人,她在长夜中捣织着布匹,表达着对丈夫的思恋之情。整首诗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述月亮的悲叹和砧杵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忧郁、凄凉的氛围。
作者运用了描写月亮和砧杵的手法,将妇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月亮的苦苦哀叹和砧杵的悲鸣,象征着妇人的思念之情和孤寂无助的心境。长夜的时间仿佛没有尽头,千万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尽的孤独和无奈。
诗的最后两句"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表达了妇人不断捣织布匹的坚持和心境的变化。当天明到来时,她的头发已经变白,而每一声砧杵敲击都伴随着一根丝线的增加,暗示着妇人在思念中度过的艰辛时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妇人思念丈夫的内心世界和夜晚的寂寥。通过砧杵的声音和布匹的捣织,诗人传递了思念之情和长夜的孤寂感。这首诗词以其深情而凄美的描绘方式,表达了人们在分离和孤独中的思念和坚持,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的触动。
透窗穿竹住还移,万类俱闲始见伊。难把寸光藏暗室,自持孤影助明时。空庭散逐金风起,乱叶争投玉露垂。后代儒生懒收拾,夜深飞过读书帷。
伫立潇湘,黄鹄高飞,望君不来。被东风吹堕,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征埃。却怪英姿,有如君者,犹欠封侯万里哉。空赢得,道江南佳句,只有方回。锦帆画舫行斋。怅雪浪沾天江影开。记我行南浦,送君折柳,君逢驿使,为我攀梅。落帽山前,呼鹰台下,人道花须满县栽。都休问,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季秋惟末。孟冬之初。大火颓流。日月其除。嗟我怀人。离羣索居。山谷乖错。飞沉异涂。与尔同代。光景永殊。爱而不见。掻首踟蹰。出门仿佯。陟彼城隅。俯察绿水。仰瞻天衢。雍雍和鴈。偏偏游凫。感物兴怀。愤思郁纡。
一江秋水碧湾湾。绕青山。玉连环。帘幕低垂,人在画图间。闲抱琵琶寻旧曲,弹未了,意阑珊。飞鸿数点拂云端。倚阑看。楚天寒。拟倩东风,吹梦到长安。恰似梨花春带雨,愁满眼,泪阑干。
日长深院里,见微吟红豆,学书青李。鼠须散卓,曾付扫眉翠,绿纱风不起,炉烟都篆心字。。密缔星期,许支机石畔,来往绛河水。谁料分飞万里。雾露芙蓉,恨别成秋蒂。桃蹊重到,仙犬遽迎吠。涩尘凝满砌,夕阳空自垂地。旧日回廊,剩枇杷一树,花下小门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