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丛桂手亲栽,移自深岩远壑来。
今夏蒙茸看叶长,来秋端的见花开。
早时切记频浇灌,瘦地仍须苦壅培。
待得东堂枝可折,满山桃李尽舆台。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问讯木犀》是宋代虞俦所作的一首诗词。
中文译文:
两行丛桂手亲栽,
移自深岩远壑来。
今夏蒙茸看叶长,
来秋端的见花开。
早时切记频浇灌,
瘦地仍须苦壅培。
待得东堂枝可折,
满山桃李尽舆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木犀花为主题,描绘了诗人精心栽培木犀花的过程和对其成长的期盼。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亲手栽培桂花的情景,这些桂花原本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诗人将其移植到自己的园中。这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以夏季和秋季的变迁来展现木犀花的成长。夏季时,木犀花叶茂盛,蒙茸的叶子遮住了花朵,使得花朵难以被看到;而到了秋季,当叶子渐渐凋零时,木犀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种对季节的描绘,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也暗喻了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更迭。
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对木犀花的精心呵护。诗中提到早时要经常浇水,以及在贫瘠的土地上进行苦心的培育。这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珍惜和对美的追求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的信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木犀花的期待。东堂是指庭院中的一处亭子,当木犀花枝条长到可以摘取的程度时,诗人期待着那时满山的桃李花果都将被搬到亭台上,预示着美好的景象即将到来。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也可以看作是对诗人自身追求美好人生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木犀花的成长和追求美好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中运用了季节变迁和花木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意更加深远。
富女易生骄,贫女难保节。殷勤路上花,行人意先折。
莫厌幽寻路险辛,细思容易是山神。能收地巧藏深处,不惜天奇示俗人。古有少陵吟未到,今无摩诘画难真。海边见说天童好,祗待君诗判待伦。
缤纷飞六出,景色兔园同。桂树非摧月,杨花不起风。布银成世界,屑玉满虚空。此地知丰乐,如何答上穹。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鸟啄林稍果,鼯跳竹里苔。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
深闺夜胜年,刀尺如冰冷。缝纫不成眠,辘轳响金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