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山阳夏全之变》

洮湟私牍旧开边,淮楚依然样子传。
抱虎寝蛟心不保,护疽讳蛊祸相挻。
河流三舍尽人血,城阖四门无灶烟。
昨夜洗兵盈尺雪,华夷齐加贺太平年。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闻山阳夏全之变》是洪咨夔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洮湟私牍旧开边,
淮楚依然样子传。
抱虎寝蛟心不保,
护疽讳蛊祸相挻。
河流三舍尽人血,
城阖四门无灶烟。
昨夜洗兵盈尺雪,
华夷齐加贺太平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山阳夏全之变所带来的动荡和战乱。洪咨夔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和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浓烈的抒情色彩展现了宋代山阳夏全之变的悲壮景象。首先,作者提到了洮湟私牍旧开边,淮楚依然样子传。这一句意味着战乱使得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被破坏,这种情况在淮楚地区同样存在。接着,作者描述了虎狼横行的景象,抱虎寝蛟心不保,护疽讳蛊祸相挻。这里使用了动物的象征,表达了战乱带来的危险和不安全感。

然后,作者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血腥场面。河流三舍尽人血,城阖四门无灶烟。这两句表达了大规模的杀戮和城市的废墟,形容了战乱中人们无法逃离死亡的命运。最后一句昨夜洗兵盈尺雪,华夷齐加贺太平年,以洗刷战争的意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太平时期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太平年代的美好期望。洪咨夔以凄婉而深沉的笔触,抒发了对动荡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关切,呼唤和平与安定。

  • 《沙塞子(大悲、再作)》

    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

  • 《西斋秋感二十首》

    寂静无所为,宴坐观我天。此心俨不动,岂即非圣贤。孰谓轲也死,斯文遂无传。凤麟有嘴角,煎胶寄遗编。敛之入方寸,可续千古弦。世人不识察,自眩良独难。仲舒聊下帷,子云姑草玄。与世留医方,良医其舍旃。

  • 《无调名》

    翁婆成匹配,跨虎擒龙。结帐作三重。夫妇美,好相从。午前并子后,炼就殷红。住在绛房中。云外路,到蓬宫。

  • 《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 《瑞鹤仙》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 《浣溪沙》

    薄日移影午暑空。一杯何事便潮红。扇纨挥尽却疏慵。早睡情怀冰枕外,夜来消息雨荷中。不须留烛眩房栊。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