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

天知老子厌凡山,别放潜环伏宝看。
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
举头瞥见还惊遯,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缘法,悔将嗔喜触漓岏。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未至安乐坊,隔林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奇》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远望山峰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未到达安乐坊,透过林木望见霜铿岭两峰特别奇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天知老子厌凡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认为天地之间的山峰是老子所厌弃的尘世之物。而“别放潜环伏宝看”则表达了作者对山峰的赞美,将其比喻为隐藏的宝藏,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独特之处。

诗中的“一行横林遮岭脚,两峰如笋出云端”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以横林遮蔽山脚,两峰如同竹笋般突出云端,形象生动。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山峰的雄伟和壮丽。

诗的后半部分,“举头瞥见还惊遯,到骨清奇特地寒。彼此相遭有缘法,悔将嗔喜触漓岏。”表达了作者在远望山峰时的感受。作者举头瞥见山峰时感到惊讶和惊叹,山峰的清寒之气使作者感到独特和奇异。诗中的“彼此相遭有缘法”表达了作者与山峰相遇的缘分,而“悔将嗔喜触漓岏”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情绪的反思,意味着作者后悔过于情绪化地对待这次相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情感表达细腻,给人以深思和赏识之感。

  • 《书局梅圣俞刘仲更二学士讣问继至潸然有感》

    二子继沦阏,惜哉难具论。麈毛如昨语,墨藁未乾痕。翣雾迷归柩,{流氵换忄}风惨葬原。风流尽逝水,日月促陈根。从古死皆有,由来命罕言。病夫长恸罢,翻幸岿然存。

  • 《南归诗十八首》

    江淮十日晴,似为归人贶。浊河澜亦霁,颜平容月漾。今朝广陵路,春气转骀荡。邗沟日已斜,瓜洲潮未涨。滞舟江城边,朅来江城上。樱桃淡多姿,杨柳绿无状。江水媚春晓,开此好图障。怪我思江南,请君试一望。

  • 《三叠》

    饱吃芹宫饭,饥寒未迫身。公侯方重老,妻子莫忧仇。踪迹新丰客,心期画邑人。皇荂歌一曲,聊以和阳春。

  • 《冬夜痴坐似闻才元作集有日矣因和前韵奉呈》

    拥炉书帙易尘灰,览古临窗独对梅。未寤径须呼子慎,常奴何得比方回。虚名到底将安用,能事从来不受催。似许相过陪客醉,胸中那复有愁堆。

  • 《种莲》

    分得清浔白玉芽,旋抽绿柄信欹斜。当时荡浆耶豀女,可是无情笑隔花。

  • 《笺年老逢春八首·美酒饮教微醉后》

    笺云:瓮头喷液处,盏面起花时。有客来相访,通名曰伏羲。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