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蓐食过重丘,炬影通林见远流。
云物澜翻烟幂历,细风吹霰上征裘。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未晓出双池小雪作》
朝代:宋代
作者:李廌
中文译文:
匆匆蓐食过重丘,
炬影通林见远流。
云物澜翻烟幂历,
细风吹霰上征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冬日景色。诗人匆忙地起床,跨过陡峭的山丘,远远地看到火光透过树林,映照在遥远的河流上。天空中云雾翻滚,烟雾弥漫,细小的风吹起雪花,洒在行军的皮袍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早晨的寒冷和清新。诗人用“匆匆”形容自己蓐食过重丘,暗示他的生活辛劳奔波。通过“炬影通林见远流”,诗人将火光映照在远处的河流上,创造了一种虚幻而富有诗意的景象。接着,他描述了云雾的变幻,烟雾的弥漫,以及微风吹动着雪花的情景,为读者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宁静和神秘感。最后一句“细风吹霰上征裘”,通过细小的风吹起雪花洒在行军的皮袍上,表现了严冬征战的艰辛和冷酷。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冬日早晨。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人类的微小与自然的壮丽相比,使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对比和冲突。诗中的景色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
得让酿法乃尔佳,连引数杯极口夸。须臾忘物亦忘我,是非荣辱不可加。儿童相随拍掌笑,阿翁醉也扶归家。平生故人赵半刺,遗骑折送园中花。饮酒不待劝,夜如何其月欲斜。倒著接(上四下离)自起舞,笛声趁拍鼓三挝。陶陶兀兀意有得,小姬在傍双髻丫。驱令磨墨具氏笔,满幅大草飞
王族亲无儗,皇图庆有归。神枢曾感电,仙寝忽藏衣。正阼尊仁统,新阡袝濮园。朝廷恩称义,孝奏岂天违。
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朝为风烟树,暮为宴寝床。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玄斑状狸首,素质如截肪。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乘云飞去不辞家,女几荒祠一径斜。溪入乱云鸣佩玦,树蟠苍石老龙蛇。夜寒玉镜悬清月,天碧霓衣曳彩霞。陵谷易迁尘骨老,衰颜更欲服丹砂。
中怜牒讼汩华年,赖有神交肯惠然。万石同登高柳外,一尊相属晚花前。浮云空解遮人境,止水何曾染世缘。安得小舟民衔尾,风樯激箭不须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