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山僧作松石歌》

一片石,一株松。
石如虎距松如龙,风云变化多灵踪。
有僧托此憩寂寞,心与境会无尘容。
记得当年采秀於天台万八千丈之深峰,石桥西畔曾相逢。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为山僧作松石歌》是宋代僧人释文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一片石和一株松树为主题,通过对它们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僧人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片石,一株松。
石如虎距松如龙,
风云变化多灵踪。
有僧托此憩寂寞,
心与境会无尘容。
记得当年采秀於天台
万八千丈之深峰,
石桥西畔曾相逢。

这首诗词通过石和松的对比,表达了它们各自独特的气质和形象。石犹如虎,有着威武勇猛的特点,而松则如龙,展现出威严和神秘感。作者通过描绘它们的特点,传达了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风云变化,以及生命力的灵动与不可捉摸。

在这片石和这株松的陪伴下,有一位僧人在此休憩,享受宁静与孤独。这位僧人的心与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彰,达到了无尘无垢的境地。这种寂静与超然的境界与自然界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僧人与尘世的分离。

最后两句提到了作者在天台山的经历,当年他在那里采集美景,曾经在石桥的西侧与某人相遇。这种回忆和插入的情节,增加了诗意的层次和韵味。

这首诗词通过石和松的形象描绘,以及与僧人的关联,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和僧人超脱尘世的境界。同时,通过作者的回忆和情节的插入,也增添了诗词的情感和故事性。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学中常见的山水意境和佛教思想,给人以深远的意蕴和思考。

  • 《承刘学录示三山佳咏兼欲下旬仙鲤湖宿约以诗》

    诵君盈轴三山咏,唤起前回二纪游。老我无因重一到,时将佳句洗昏眸。

  • 《浣溪沙·上巳》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 《刘校理属疾》

    北窗风劲雪云繁,移疾端居避世喧。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署翟公门。多才最许飘飘气,少别还销黯黯魂。促尔徘徊忆真赏,远天新月照黄昏。

  • 《柯山杂诗四首》

    断涧横桥卧古槎,晚鸡鸣处有人家。山头月出疏钟断,江上风高落雁斜。

  • 《次黄必先主簿同年赠别韵》

    山郭官闲得烂游,弥年还往话绸缪。西园剥栗催奴课,东院寻梅劝客留。笔下修锋千首富,谈间和气两眉浮。别来怅望何时见?谩上重城谩上楼。

  • 《不寐》

    客思苦不寐,惊心豺虎喧。羽书秋后捷,鬼哭夜深魂。岁月消残燹,风烟失故园。彭城有弟妹,絺绤念温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