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中文译文:望着家中的树,让我有所思。秋叶正飘落。在树上双鸟翩翩起舞,枝条上的合欢花秀美如画。我劳累地思考又劳累地期盼,与你相见却不相识。什么时候能一起摘下合欢花,唱歌笑语地守在这个堂里呢。
诗意:卢照邻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之情。诗中的庭树、合欢花和双鸟成为表达情感的象征,通过与家中的树木相比,作者表达了对家园的怀念之情。同时,作者渴望与他人分享这种情感,在望而不见的状态下,表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物象的描绘将内心的思念和期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庭树和合欢花成为意境的点睛之笔,为诗词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诗句中的反复劳思和劳望,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将作者对家园和未来的思考与渴望传递给读者,是一首充满着深情和希望的诗作。
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
少年相尚依阿语,老大回看不住心。望道尊师岂盲进,忧时论事敢浮沈。侏儒饱死嗤方朔,悬罄饥贫类展禽。好古宜交鲁卫士,豳风咀噍有遗音。
泯然诸念尽,木食貌常羸。林下身虽老,人间事不知。持经被艾衲,礼像爇枫脂。不是忘形者,终难学尔为。
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疑是_娥将宝鉴,高挂广寒宫阙。林叶吟秋,帘栊如画,丹桂香风发。年年今夕,庾楼此兴清绝。因念重折高枝,壮心犹郁,已觉生华发。好向林泉招隐处,时讲清游真率。乘兴歌欢,熙然朝野,何日非佳节。百杯千首,醉吟长对风月。
幽人秋雨后,懒出凤山门。藜杖空云气,葛巾多雨痕。轮蹄悲市井,水石梦江村。白酒还君醉,陶然卧竹根。
境堪图。翱翔云水纵横步。曲江上、飞鸟乌走兔。虎绕龙蟠,坎离相会聚。斡转天关,运动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