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望云楼》

南山北岭远如层,朝云暮雨浓若烝。
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望云楼》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北岭远如层,
朝云暮雨浓若烝。
楼高百尺见万里,
更有底事须来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楼上,远望南山和北岭,观察到云雾的变化。作者以南山和北岭作为远方的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山川云雾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登高远望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描绘了南山和北岭的远离如层叠的景象,朝云暮雨的浓密程度如同烟火升腾。通过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诗词更富有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表达了作者对登高远望的渴望。作者希望登上楼高百尺的云楼,以便观赏更广阔的万里风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远方事物的探索和追求的呼唤。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探索未知的向往。通过描绘云雾、山川和高楼,诗词营造了一种宏大、壮丽的氛围,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文学特色。

  • 《与所盘诸君会石幡还和杜老曲江头》

    青禽生上弄毛衣,飞来檐头唤不归。清景每於诗裹见,羁愁惟到海边稀。僧回古殿山礬落,客散风斋蝙蝠飞。独得青山已惆怅,此情犹是片时违。

  • 《送朱大卿归龙舒》

    觚棱挂晓日,浮鹢违都城。今代朱伯厚,勇去投簪缨。津津眉睫间,不见离别情。问之何能尔,内重外物轻。声利诱一世,漏尽犹夜行。岂不厌逐逐,无由息营营。若人著眼高,不受世网缨。奋身许国久,艰险亦饱更。乘传上蚕丛,拥旄到龙廷。中朝豹尾班,讵可欠老成。一旦念丘园,拂衣

  • 《浣溪沙》

    绿锁窗前双凤奁。调朱匀粉玉纤纤。妆成谁解尽情看。柳转光风丝袅娜,花明晴日锦斓斑。一春心事在眉尖。

  • 《次韵十诗》

    秋来病体费支吾,深闭柴门卧草庐。药裹多寻医者问,酒樽寖与故人疏。时须勉强陪来客,未免辛勤答远书。此外儒生真气习,简编犹欲趁三余。

  • 《烛影摇红(县厅壁灯)》

    月浸芙蕖,冰壶天地波凝碧。太平歌舞醉东风,花市人如织。桃李一城春色。玉梅娇、闹蛾无力。粉围红阵,灯火楼台,绮罗巷陌。乐事还同,遨头引领神仙客。高烧银烛照红妆,香雾穿瑶席。款款檀牙细拍。醉金尊、东方未白。传柑相遗,探茧争先,明年今夕。

  •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