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川胜处城之西,万松直上王家池。
池心有亭无四壁,五月菡萏生沦漪。
向来城中望山上,但见一抹深黛眉。
却从山中望诸处,云雾平野光参差。
飞鸿群往山数点,阵马万匹江东驰。
眼前景物费酬答,中有隐几无言师。
题诗他日要人识,君家有叔良不痴。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家亭池》是一首宋代诗词,由李石创作。诗人以描绘王家亭池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之美,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君家智慧和才华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涪川胜处正位于城西,万株松树笔直地伸向王家亭池。池子中央有一座无四壁的亭子,五月时,莲藕长出触动水波。往常城中仰望山上,只能望见一抹深沉的山眉;而从山中望向各处,云雾弥漫,平原景色光影参差。飞鸿成群地飞往山上,阵马万匹奔向江东。眼前的景物美丽如画,却难以言表,其中因有隐者倚几而无言。”
这首诗通过对王家亭池美景的描绘,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交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夏季的景象,如莲藕出水、云雾弥漫等,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宛如仙境般的美妙景色。诗人通过对飞鸿和奔马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山水间生命力的蓬勃和活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君家叔良才能的欣赏和赞美,以及对智慧和才华的向往。
这首诗以写景质朴自然的描写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钦佩。通过把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君家才者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清新婉约,语言简练,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岂无艇民,生而清穆。亦既从师,步趋随逐。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飒飒旱天雨,凉风一夕回。远寻南亩去,细入驿亭来。蓑唱牛初牧,渔歌棹正开。盈庭顿无事,归思酌金罍。
隽手芥拾紫,忠肝蒲伏青。婴龙云气直,缚虎雪毛腥。炊枕梦何短,书棺名更馨。眇然人物几,墓草涕交零。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