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翻译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注释
无:竟然;也可不翻译。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
殊:不同或超过。
让我抓住不放的是“钟山”这个词。后主对“钟山”这个词很有爱,自号钟隐、钟山隐者。“钟山”对后主来说,意味着出世、隐居、清逸。因此联系全文,“钟山”一次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无乃见钟山并非说见不到钟山,而是说无法继续目前这种类似隐居的闲逸的状态。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有一件事他不想去做。不想做的理由是因为环境恶劣,无法像现在这样清逸闲散。
他说“不想去”,意味着有选择的余地。又说不想去的理由是因为“不能这么安逸”,意味着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是相当安逸舒适的。如果是亡国前后期的作品,是否去汴京,是他可以选择的吗?他当前的生活状态,能用“安逸”来描述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不是亡国前后的作品。
将这首诗和后主的生平相联系,可以作以下猜测:所谓异国,并非指某个国家,而是指自己灭亡的唐朝。所谓惊涛,并非是说渡江的情景,而是自己现状。所谓钟山,并非是说某座山,而是说隐居的生活。而在后主心目中,隐居不代表清苦,而代表清逸。
他现在正过着十分安逸的生活,很舒服满足,不想放弃这种生活去过另外一种类似于“惊涛骇浪”般的,有别于现在的生活。
读了碑文读祭诗,冷看遗像立多时。郎当岭上生云处,山鸟山花忆老师。
歙州江见底,录事亦如之。休吏早封印,访僧閒著棋。旧鞍羸马出,矮屋破帘垂。行处与住处,官清人不知。
怪底微禽似有知,区区舌吻竟奚为。欲将终日能鸣巧,深为当时远害思。布谷尚应勤播种,春畦何事较公私。谁如独占催科考,无复阳城恨拙迟。
兰茁梅枝两竝奇,高标真不负深知。风轻雨细春寒夜,正是清香发越时。
两眉轩然,意像无寄。而服如此,又不离世。鉴中壁上,处处皆是。简斋虽传,文殊无二。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