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使朝京阙,东淮领计台。
舟师虽夙戒,顿食更频催。
州县愁劳费,风霜困往来。
和盟终不赞,旧好政无猜。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往瓜洲护使客回程》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护送使者回程的行旅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往瓜洲护使客回程,
北使朝京阙,东淮领计台。
舟师虽夙戒,顿食更频催。
州县愁劳费,风霜困往来。
和盟终不赞,旧好政无猜。
译文:
护送使者回程至瓜洲,
北方使者朝拜京阙,东淮地方领导计算之台。
舟师虽然早有准备,却频频催促我们停下来进食。
州县的劳累费心,风霜使我们往返疲困。
和约盟约终究未能赞同,以往美好的政治局势已经失去了信任。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护送使者回程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行旅中的困劳和政治上的失望,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政治局势的失望。北使朝拜京阙,东淮领导计算之台,显示了官方事务和政治调度的繁忙和重要性。舟师虽然早有准备,但频频催促停下来进食,反映了旅途的辛苦和时间的紧迫感。州县愁劳费心,风霜困扰往来,揭示了行旅中的辛苦和艰难。和约盟约终究未能赞同,旧好政治局势失去了信任,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
《往瓜洲护使客回程》是一首以行旅为背景的诗词,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心。诗中使用了简洁而贴切的语言,将忧愁和疲劳的情感与政治局势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意境。通过舟师虽然早有准备但频频催促进食,州县愁劳费心,风霜困扰往来等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行旅的艰辛和不安。最后两句“和盟终不赞,旧好政无猜”,道出了作者对政治和外交局势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深邃,给人以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展现了虞俦细腻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
古有弓旌礼,今征草泽臣。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草草衣装挈自随,婿贫毕竟与齐眉。绝胜京洛倾城色,鏁向侯门作侍儿。
涧深连石壁,石上生长藤。孤猿来自熟,缘之下复登。赖无樵人迹,且免束薪蒸。
蘋叶烟深,荷花露湿。碧芦红蓼秋风急。采菱渡口日将沉,飞鸿楼上人空立。彩凤难双,红绡暗泣。回纹未剪吴刀沥。梦云归处不留踪,厌厌一夜凉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