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巵。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王村》
晻霭王村路,
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
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
投鞭各酒巵。
纷纷小儿女,
何事倚墙窥。
中文译文:
阴沉的云雾笼罩着王村的道路,
春风将北方的使者旗帜吹向远方。
尘土迫使轻骑兵快速驰骋,
寒风呜咽着吹响短箫的声音。
揽住马缰绳,戴上貂皮帽子,
挥动马鞭,各自端起酒杯。
纷纷扰扰的小男孩和女孩们,
好奇地靠在墙边窥视着,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王村》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小诗,通过描绘王村的景象和村民们的行为,展现了一幅生活的场景。
诗中的王村被晻霭(云雾)笼罩,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与后面春风吹过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春风带来了北方使者的旗帜,预示着有重要的消息或使命要传达。尘土升起,轻骑兵快速驰骋,显示了紧迫的氛围和行动的迫切性。
诗中的短箫吹响,发出寒风呜咽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暗示着可能有别离和离别的情感。而揽住马缰绳、戴上貂皮帽子、挥动马鞭、端起酒杯等细节描写,展示了人们在这个繁忙的场景中的各自行动和状态,形成了一种热闹喧哗的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小男孩和女孩们站在墙边,窥视着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一切,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不断观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王村的景象,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热闹、喧闹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的精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给人留下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和一种深刻的感受。
白帝夔州万古城,全蜀东门下祖控。瞿唐滟澦势崭绝,赤甲白盐光澒洞。峡雨关云朝莫征,烟叶水花洲渚共。少陵冥寞减光辉,山川草木今谁讽。明知风物待组织,可笑可笑浪潮弄。逸亭野老泛舟来,迥立苍茫游览纵。旋提燕拂呵物象,试吐清音激鸾凤。江头一见晁广文,客裹倡酬无乃奉。
溪船莫嫌迮,船迮始相宜。两桨行何驶,重滩过不知。荒村寇相县,破屋屈平祠。不耐新愁得,啼猿挂冷枝。
捣玉扬珠万户,e124眉高髻千峰。佳辰清寿黑头公,老稚扶携欢动。借问优游黄倚,何如强健夔龙。斝舡一棹百分空,浇泼胸中云梦。
竹迳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为文通绝境,从宦及良辰。洛下知名早,腰边结绶新。且倾浮菊酒,聊拂染衣尘。独恨沧波侣,秋来别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