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
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
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
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王察院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王察院的挽歌,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
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
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
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含蓄。诗人通过表达对王察院的追思,思考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首句“施报终何在,穷通共一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种种努力和回报的怀疑。诗人认为,不论是施行善事还是追求功名富贵,最终都会归于虚空一无所有。
接下来的两句“两言成益友,百代仰高风”,表达了对王察院的敬仰和推崇。诗人认为,王察院言行高尚,具备令人景仰的品德和风采。他的言论成为了几代人所仰望和学习的榜样。
接着的两句“终始无遗恨,恩荣托至公”,表达了诗人对王察院的深情厚意和敬意。诗人认为,王察院一生无怨无悔,将恩德和荣誉托付给公众,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为人之道。
最后一句“不应埋直气,会见吐长虹”,暗喻了王察院的境界超越尘俗,具有令人敬佩的气节和胸怀。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够像王察院一样,不隐匿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独特光芒。
这首诗词通过对王察院的颂扬和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王察院的敬仰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儒雅风范和精神追求。
大小孤山专绝险,上中水府柄幽权。行人投栗船头拜,小艇横江来觅钱。
水流湿,火就燥。临安纸贵,一状领过。
閟宫实实,清庙微微。降格无象,馨香有依。式昭纂庆,方融嗣徽。明禋是享,神保聿归。
雨师云将莫论功,天意元因圣德通。不但水生苗厌厌,也应土润黍芃芃。田间老稚交相语,秋后仓箱定不空。绛帐先生妙言语,请歌嘉定比元丰。
一不做,二不休,宾主互换有来由。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
黉舍修方毕,还欣祭服成。豆笾罗庶品,环佩出新声。已见威仪萧,更须经术明。愿言俱努力,看即奋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