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浥燕脂落,肌丰骨肉匀。
方知杜陵老,曾写此花真。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腴亭》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雨水洗净了燕脂(一种红色颜料)的落花,以及女子丰满的肌肤,表现出饱满的美丽。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对杜陵老人(指杜牧)的敬重,表示他曾经写过这样真实的花景。
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雨水洗净燕脂落,
肌肤丰满骨肉匀。
方知杜陵老人晚年,
曾抒写这真实之花。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杜牧的敬仰。诗中通过描绘雨水洗净了落花,以及女子肌肤的丰满,展现了丰盈、饱满的美丽形象。这种美丽与诗中提到的杜陵老人的晚年所写之花相呼应,表达了对杜牧才华和创作的敬重之情。
通过对杜牧的称赞,诗人周必大也在间接地展现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人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感和文学的热爱。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其对美的描绘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密林啭圆吭,流韵入清杳。当时太晚计,花前来不中。致使惜春人,问声恨先老。正缘幽谷春,朋友在久要。争春快先鸣,地乃失友道。日坞集芳栏,名园唱清晓。得路共迁腾,此事不草划。即今秋色高,金衣尚鲜好。歌舞兴未阑,秋空乐晴昊。
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
欧杜望螺川,遗风女亦贤。勉夫于两造,教子以三迁。彤管言无间,金籯业有传。好营高燥地,置此万家阡。
戚戚去故里,我生苦飘零。回身视绿野,但见西岭青。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
匕首空磨事不成,误留龙袂待琴声。斯须却作秦中鬼,青史徒标烈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