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郑广安》

壮节从于卯,奇功岁转新。
有片皆鼓勇,无战不鏖尘。
棠国香凝月,榆阔梦熟春。
吁嗟河北地,今日尚终臣。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挽郑广安》是宋代阳枋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节源自于卯,奇功岁岁更新。所有的战士都鼓舞勇气,没有战争他们不投身沙场。故乡的国土芳香弥漫,宽广的榆树下梦正酣。唉叹啊,河北的土地,今天还有忠诚的臣子存在。

诗意:
《挽郑广安》表达了对壮烈牺牲的勇士郑广安的哀悼和赞颂之情。诗中描绘了他的壮丽事迹和英勇精神,以及对河北地区的景物和人民的思念之情。诗词通过郑广安的形象,揭示了忠诚和勇敢的价值,并对战争中的英雄和故乡的景物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赏析:
《挽郑广安》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士郑广安的英勇事迹和对他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壮节、奇功、鼓勇、战争、棠国、榆阔等,通过这些形象绘制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作者用凝练的词句和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佩和对河北故土的深情厚意。

诗词中的"壮节从于卯"表明郑广安的壮丽事迹源自他的忠勇精神,"奇功岁转新"则强调了他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有片皆鼓勇,无战不鏖尘"表达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对战争的投身奉献。"棠国香凝月,榆阔梦熟春"则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激昂,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通过对郑广安的颂扬和对战争的描绘,诗词展现了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军人和忠臣的崇拜与赞美。这首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将英雄形象和故乡景物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後圃秋步》

    复箑秋新妒,暄窗冷早侵。病葵萱未悟,落果草偏深。老矣曾荣望,皈欤更嬾心。此冠弹与挂,若个不山林。

  •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玉峰云剥逗斜明,花径泥乾得晚行。细细一风寒里暖,时时数点雨中晴。

  • 《口占简去非》

    春风春雨急仍颠,闻道远劳从事贤。软脚不应惟命酒,池塘生草要新篇。

  • 《达磨赞》

    来泛一杯千顷浪,去携只履万重云。自言传法传何法,故我思君亦恨君。

  • 《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熙肃琨庭,载升金记。迺导迺陪,威侪济济。天步继临,孝诚行矣。声容也昭,中外悦喜。

  • 《寄李舒州二首》

    剩欲寄书兼寄诗,病余殊觉不能支。西山南浦风前恨,皖水灊山天外思。四海旧知宁我识,百年深契舍公谁。自违门第秋重老,华发萧萧异别时。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