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曾原伯大卿》

天下张廷尉,君王付老成。
不辞劳日夜,初岂为恩荣。
竹隐今年志,萱堂晚岁情。
全归虽不恨,此段渺难平。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曾原伯大卿》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下的张廷尉,君王委任给了年长有经验的曾原伯大卿。
他不顾白天黑夜的劳累,起初并非为了荣宠。
如今他的志向像竹子一样深藏,他的情感像萱花一样随着晚年而浓厚。
尽管他获得了一切,但他的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曾原伯大卿的挽歌之情,展现了孙应时对这位老成持重的官员的赞赏和敬意。诗中描绘了曾原伯大卿为国家和君王不辞劳苦、勤勉工作的形象,他不以功名利禄为初衷,而是出于忠诚和责任感。诗中用竹子和萱花隐喻曾原伯大卿的志向和情感,表达了他深藏于心、不为外界所知的内心世界。

诗人通过对曾原伯大卿的描写,表达了对智慧、坚韧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曾原伯大卿无私地为国家和君王付出,不计较辛勤劳累,体现了忠诚和奉献的价值观。同时,诗中的竹子和萱花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情感的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曾原伯大卿坚守初心、不受外界诱惑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孙应时对曾原伯大卿的思念和敬重之情,通过对其品质和精神追求的称赞,表达了对忠诚、奉献和坚守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思。

  • 《江南》

    梦寐江南未得归,清波鰞子上钩肥。五年身属官仓米,输与渔人坐钓矶。

  • 《宿皂口驿》

    倦投破驿歇征骖,喜见山光政蔚蓝。不柰东风无检束,乱吹花片点春衫。

  • 《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

    瑞峰来现宰官身,清峙岩岩耸缙绅。闻道石头时说偈,一堂惊动水云人。

  • 《和何元章》

    持此樽中酒,试共评韩柳。高才鸣道奥,俱是希世有。宗元失所依,论者微谓丑。退这甘穷约,名字全不朽。至今雌黄言,流落书生口。大抵贵致远,成者未为首。遑暇议古人,吾其御所守。

  •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

    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不要崎岖隐姓名。尽日观鱼临涧坐,有时随鹿上山行。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

  • 《西江月》

    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