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气含公鼎,明时预政机。
仲出维补衮,文子不胜衣。
南国恩偏厚,东山志偶违。
一为天下恸,无以我公归。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余丞相》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淑德之气承载着公正的法鼎,预示着明朗的时代即将来临。其中,余丞相是指已故的丞相,作者挽词以表达对其的敬慕和哀思。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淑气含公鼎,
明时预政机。
仲出维补衮,
文子不胜衣。
南国恩偏厚,
东山志偶违。
一为天下恸,
无以我公归。
诗意:
这首诗以淑德之气蕴含着公正的法鼎为开篇,寓意明亮的时代即将来临,预示政治机构将得到清明的治理。其中,作者描述了余丞相离世后的局势,衷心希望有人能够继承其职位,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然而,作者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补位,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如此重要的责任。尽管南国对他的恩宠深厚,东山(指高位)的志向却与自己的意愿相悖。整个国家都因为余丞相的去世而感到伤痛,但他却无法背负起公共使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余丞相的颂扬和对自己的拒绝,展现了作者的忠诚和自省。他认为自己并非合适的继任者,因此拒绝了众人的期望。通过描绘明朗的时代和公正的政治机构,诗歌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余丞相的敬佩。虽然作者感受到了南国的恩宠,但他内心深处仍然坚持追求个人的志向。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背负起天下重任的无奈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时代的期待,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为国家忧患的精神。
疏梅插书瓶,洁白滋媚好。微香悠然起,鼻观默自了。秀色定可怜,仙姿宁解老。禅翁心土木,对此成魔恼。
霞冠鹤氅一道士,梦半留丹三四粒。云是月华宫裹人,掌心微带银波湿。
肃仰鸿化。恭闻盛典。人握悬藜。家藏瑚琏。顾惟朽谢。暮识肤浅。恩谬爵浮。心惭貌{忄典}。
已满葵丘戌,民犹借一年。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羡帑留修泮,公厨少起烟。今无采诗者,付与后人传。
继出宏材,睹奥自开。揣摩三教,百行俱来。真宗起思,抚掌堪咍。识业之敏,谈论熙哉。
岭海东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锡玄圭。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东来隐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