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称名相,西来见嫡孙。
蜀珍交友盛,雍国曲刑存。
桂苑连鸣鹿,枫宸拟簉鵷。
平生经济略,雅志在中原。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这是一首宋代李曾伯的挽诗,题目为《挽虞沧江提刑三首》。诗人表达了对虞沧江提刑的哀悼之情,并赞扬了他在南渡和西来两地的政治成就和人际交往。
诗中提到虞沧江在南渡时的称名相,西来时见到自己的嫡孙,表明他在两地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地位。此外,他在蜀地交友盛行,显示他在人际交往方面也非常成功。而雍国曲刑存,暗示虞沧江在官场上也有不俗的经历和成就。
诗中还描绘了桂苑连鸣鹿,枫宸拟簉鵷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于自然与文化的融合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生平志向在中原,也就是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原文化的向往和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
整首诗流畅自然,用词优美,既表现了对逝去的人的哀悼,也展现了对于政治和文化的关注,是一首具有思想深度的挽诗。
密林啭圆吭,流韵入清杳。当时太晚计,花前来不中。致使惜春人,问声恨先老。正缘幽谷春,朋友在久要。争春快先鸣,地乃失友道。日坞集芳栏,名园唱清晓。得路共迁腾,此事不草划。即今秋色高,金衣尚鲜好。歌舞兴未阑,秋空乐晴昊。
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众山摇落尽,寒翠更重重。
欧杜望螺川,遗风女亦贤。勉夫于两造,教子以三迁。彤管言无间,金籯业有传。好营高燥地,置此万家阡。
戚戚去故里,我生苦飘零。回身视绿野,但见西岭青。
沙路无泥,柳风如水,嫩凉偏入吟鞍。广思楼上,雨后看西山。回首炎氛千丈,便长啸、跳出尘寰。青天外,斜阳淡淡,倦鸟正飞还。郊原秋色里,望穷霄壤,倚遍阑干。问神仙何处,独占高寒。楼下悠悠洹水,为底事、不暂休闲。吾衰矣,休将旧手,遮日上长安。
匕首空磨事不成,误留龙袂待琴声。斯须却作秦中鬼,青史徒标烈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