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

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
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
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
诸生毋试袂,公训有余师。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虞沧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情景和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词中没有提供具体的原文内容,但可以根据描述推测出以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第一句“自得沧江胜”表达了作者对沧江的喜爱与欣赏。沧江作为一条壮丽的江河,给作者带来了许多愉悦和满足。

第二句“归来伴鹤龟”传达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鹤和龟在中国文化中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暗示着作者已经进入了晚年阶段,享受着宁静和长寿。

第三句“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表明作者晚年对于周围的一切更加宽容和容易满足。在闲暇的日子里,作者喜欢与人讨论诗词,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第四句“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可能暗示着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更生佛”可能指的是一种追求永生和超越凡俗的信仰或理念。作者在此表达出对于内心问题的探索,认为这并不是二童子(医生)可以解答的。

最后两句“诸生毋试袂,公训有余师”显示出作者在晚年仍然对于教育有所关注。他与学生们一起分享知识,也从学生们那里得到了启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传承和教育的重视。

总的来说,《挽虞沧江提刑三首》描绘了李曾伯晚年时对自然、诗歌和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他通过欣赏自然景色、与鹤龟为伴、讨论诗词和思考人生的问题,展现了他晚年的宁静与满足。同时,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和传承的关注,以及他对于艺术和哲学的追求。

  • 《秋江》

    两岸山青映,中流一棹声。远无风浪动,正向夕阳横。岛屿蝉分宿,沙洲客独行。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 《永遇乐(赋梅雪)》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问,许多般事,且自访梅踏雪。待行过溪桥,夜半更邀素月。

  • 《送区弘南归》

    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野有象犀水贝玑,分散百宝人士稀。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俙.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虽有不逮驱騑騑,或采于薄渔于矶。服役不辱言不讥,从我荆州来京畿。

  • 《元符祀感生帝五首》

    二人交泰,七政顺行。四序资始,万物含生。皇朝创业,盛德致平。为民所福,洁此精诚。

  • 《呈王侍郎昆仲二首》

    先契今余几,交情不易论。畴能逾薄俗,未肯弃衰门。慨念我伯仲,仰怀公弟昆。自知真瓦砾,那得并玙璠。谁谓长江远,兹来匹马左。匪因穷附达,政以曲能敦。遗爱凄其久,高风凛若存。青云看星聚,白发对鴒原。

  • 《和贾元永醉杨妃》

    当年开元主,得失鉴前迹。图治极焦劳,自谓吾虽瘠。自从嬖在妾,乾坤轻一掷。妖花恐其魂,宜远数百驿。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