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尤端明四首》

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尤端明四首》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代的哀思和对英才的赞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尤端明四首》

身际乾淳盛,家传祖笏棠。
典型周大雅,人物鲁灵光。
厚德千钧重,明时一鉴亡。
哲人今已矣,梦卜负岩廊。

中文译文:
我身处在乾坤之间,感受到淳朴繁盛的时代氛围。
这样的风气源自我家祖传的荣光与传承。
这是周代伟大雅致的典范,是有名望的人物鲁灵光。
他们的厚德载物,重于千钧,但明朝的光华已经消逝。
伟大的哲人们已经离世,如今只能在梦中来到负岩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逝去时代的悼念和对英才的赞颂,展示了李曾伯对于时代变迁和人才消逝的感伤之情。诗中以对家族祖辈的传承为开头,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繁荣的感受,以及家族荣誉的自豪。接着,诗人以周代文化的典范和鲁灵光这一杰出人物的形象,突出了当时的雅致和名士风范。

然而,诗人在表达对光辉时代的赞叹之余,也流露出对明朝光华的消逝的忧伤。他指出明朝的光辉已经烟消云散,哲人们也已离世。最后的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哲人的追思,并以梦卜负岩廊的形象,暗示着他们只能在梦中与哲人相遇。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英才逝去和时代荣光消失的感伤之情。通过对过去辉煌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回忆,诗人展示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 《壬戌立冬十朋十一日陪路文周朋携提祖同访后》

    倦缘闲景散闲情,人未归庵户不扃。试拨柴烟寻宿火,旋添泉水洗茶瓶。黄花采采盈衣袖,橡实离离傍生萍。何日一邱藏曲折,与君同伴劚青冥。

  • 《十一月十四夜听雨为霰听为雪久之雪后为骤雨》

    雨声更霰雪,昏听达清晨。自笑能吟客,常为不寐人。絮寒勤拭涕,箦响惧翻身。苦语知谁会,应堪泣鬼神。

  • 《已亥杂诗 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州名诗寄道士》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平楚白云合,幽崖丹桂连。松峰明爱景,石窦纳新泉。冀永南山寿,欢随万福延。

  • 《二郎神(再和)》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口煎唧。洋溢。尽教愿乞,兵厨闲秩。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且恁浮沈,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

  • 《武昌铜剑歌(并叙)》

    供奉官郑文,尝官于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以遗余。冶铸精巧,非锻冶所成者。雨余江清风卷沙,雷公蹑云捕黄蛇。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或投以块铿有声,雷飞上天蛇入水。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细看两肋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苏子得之何所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