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学元分族,渊源信有余。
二友名屡贡,一老庆悬车。
义利过庭训,兴哀迂叟书。
他时家国事,蕲不负幽墟。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挽游迪功》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叙述性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通学元分族,渊源信有余。
二友名屡贡,一老庆悬车。
义利过庭训,兴哀迂叟书。
他时家国事,蕲不负幽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传家之学的重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国兴衰的关切。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谊的赞美。首句以"通学元分族,渊源信有余"来表达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暗示他们共同的学术背景和渊源。接着,诗中提到两位朋友都有过多次的贡献,而老朋友则因此而庆贺,"一老庆悬车"。这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成就感到自豪,并且希望友谊能够长久。
接下来的两句"义利过庭训,兴哀迂叟书"则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追求。诗中提到了"义利过庭训",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传达了对道德和正直的追求。"兴哀迂叟书"则强调了对古老智慧和经典著作的尊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最后两句"他时家国事,蕲不负幽墟"则表达了对家国兴衰的关切和对家国的责任感。"他时家国事"表明作者对未来家国的重要事务充满关注,并表示自己愿意为家国尽力。"蕲不负幽墟"则表达了作者对幽墟(古老的墓地)的承诺,意味着作者不愿辜负先辈们的努力,希望能够为家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这首诗词通过对友谊、传统价值观念和家国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展现了宋代时期人们重视友情、崇尚传统文化以及对家国兴衰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从来有口挂虚壁,谁信如今口亦无。因记通身红烂客,无端白纸强涂糊。
无情苦海。壤壤众生由贪爱。争似余家。寂寞林泉别世华。颐真养浩。肌肉冰清如玉貌。出入无间。绰约随风飘上天。
有孤竹君,音节拂云,谥曰洞箫。纵柳郎填就,周郎顾罢,欠伊品藻,律也难调。惭愧何郎。呜呜袅袅,翻入腭唇齿舌喉。谁知道,是郭郎亲授,共贯同条。后来一辈枵枵。甚声响都如鹦鹉娇。叹秦青已往,嘉荣何在,念奴骨朽,李八魂消。试向尊前,听君一曲,前辈风流未觉凋。冯郎老,
薰风栏槛送微凉,洁白南花玉蕊芳。倚径一枝殊楚楚,任教蜂蝶绕清香。
骨鲠如君道尚存,近来人事不须论。疾危必厌神明药,心惑多嫌正直言。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
雾里看花喜未昏,竹园啼鸟爱频言。土膏稚麦如争长,水脉清流却变浑。负郭无如此山寺,携家更拟泛溪村。卜居苦欲规佳处,佳处都归只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