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吴公祥承事诗》

昔过高阳时,尝登通德门。
敢违乡党敬,尚想典刑存。
乔木萦心曲,空花浥泪痕。
定应归净土,何必赋招魂。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吴公祥承事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吴公祥的悼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过高阳时,曾登通德门。
往日曾经来到高阳,曾踏足通德门。
敢违乡党敬,依然思念典刑的法度。
敢于违背乡里的规矩,仍然怀念典刑的威严。
乔木萦心曲,虚幻的花朵湿润了眼眶。
高大的乔木缠绕着我心中的忧伤,空洞的花朵洒下了泪痕。
定当归净土,何必赋予招魂的诗篇。
毫无疑问,他应该回归净土,何必写下招魂的诗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已故吴公祥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经与吴公祥相识的时光,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思念之情。他提到了在乡里违背规矩的勇气和对典刑法度的怀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悲伤的泪水。最后,诗人认为吴公祥应该回归安宁的净土,而不是通过写诗来唤起他的灵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吴公祥的深深怀念之情。通过描述过去与吴公祥的相识,诗人展示了他对吴公祥的敬重和对他身份的回忆。诗中的乔木和空花与诗人内心的忧伤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戚然之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公祥的祝福,认为他应该安息在净土,不再受世俗之累。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深沉,凭借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它展现了诗人对已逝之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生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借物抒情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意更加深远。这首诗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 《渔家傲》

    八月都城新过雁。西风偏解惊游宦。十载辞家衣线绽。清宵半。家家捣练砧声乱。等待中秋明月玩。客中只作家中看。秋草墙头萤火烂。疏钟断。中心台畔流河汉。

  • 《三日岐王宅》

    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翡翠雕芳缛,真珠帖小缨。何时学健步,斗取落花轻。

  •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玉作仙家殿,都无暑气侵。犹裁葵叶扇,常有爱君心。

  • 《平原郡斋二首》

    成巢不处避岁鹊,得巢不安呼妇鸠。金钱满地无人费,一斛明珠薏苡秋。

  • 《送人之荆门》

    长江风飏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若过旗亭多买醉,不须吊古漫题名。

  •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