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印桃源后,卜居梅溆幽。
秉心难偶俗,乐道自忘忧。
故国八千里,妖氛六十州。
公魂如不泯,时作玉芝游。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挽桃源使君虞公二首》是宋代诗人程公许所创作的诗词作品。该诗以挽词的形式,表达了对虞公(指虞允文)的追思和敬仰之情,诗中展示了虞公清高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解印桃源后,卜居梅溆幽。
秉心难偶俗,乐道自忘忧。
故国八千里,妖氛六十州。
公魂如不泯,时作玉芝游。
第二首:
桃源来不易,虞公道已知。
万象皆为虚,一炷纸烟飞。
风云起苍茫,浩荡逐浮沉。
公志当如斯,世事若游临。
诗意和赏析:
这两首诗词通过对虞公的赞美和追思,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追求理想的敬佩之情。诗中提到虞公解下官印,选择在梅溆之地隐居,表明他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坚守自己的心志。他以纯粹的心态追求道德和理想,能够忘却尘世的烦恼。
诗中描绘了虞公所在的故国广袤辽阔,但却被妖邪之气所笼罩。这种描绘既是对宋代社会现实的暗示,也是对虞公高风亮节的对照。虞公的精神并未消失,他仍然以玉芝之姿游走于世间,显示出他在精神层面上的超越和追求。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虞公高尚品德和追求理想的敬仰之情,通过对虞公的赞美,作者也间接地对当时社会的险恶和世俗的迷失进行了批判。这些诗句充满了对高尚精神的赞美和对纯净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民命无魂鹿,烹庖几日休。纷纷浑未悟,炯炯为深忧。并和隣舂相,分渔步网收。聊为目前计,翁碗汲新篘。
柳色千家与万家,轻风细雨落残花。数枝琼玉无由见,空掩柴扉度岁华。
调古风高,神清气逸。闻一唯升素王之堂,见微笑入空王之室。恢恢绰绰兮以一而贯万,寂寂寥寥兮会万而归一。此岂非八十三,住龙床角边。南山之净慈,佛照之真子,北磵老贼者耶。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