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万松亭有感》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
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
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
只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万松亭有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荦确山行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万松亭有感

荦确山行穿翠微,
石云秋露湿秋衣。
朦胧小睡还成梦,
讽咏新诗且疗饥。

千里归来人事改,
四年辛苦旧容非。
只应亭下青云盖,
依旧苍腰耸十围。

译文:
在荦确山行穿过翠微,
石云中秋的露水湿透了秋衣。
微睡中朦胧的梦境,
吟咏新诗也能满足饥渴。

千里归来,人事已有所改变,
四年的辛劳使我变得面目全非。
只有这万松亭下的青云遮蔽,
依然高耸着苍腰,矗立在十里之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荦确山和翠微描绘了山行的景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石云和秋露则表达了秋天的凉爽和湿润,给人以自然的感受。

其次,诗中的朦胧小睡和成梦,以及讽咏新诗且疗饥,表达了作者在山行中的愉悦和满足感。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最后,诗的结尾以亭下青云盖和苍腰耸十围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的坚持。亭下青云盖象征着宏伟的志向和追求,苍腰耸十围则象征着作者的坚定和不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

    孤渚凝寒睇,斜风看乱飘。已狂难自定,初泊不胜娇。白向水边断,轻来衣上消。更愁清梦觉,篷底听萧萧。

  • 《喜雨》

    昨宵榾榾车声喧,人情嗷嗷不得眠。今朝一雨忽大足,人声车声俱寂然。吁嗟血汗滴焦土,寸寸灌田亦良苦。天工作用瞬息间,百顷平畴如翠羽。须知造物心至公,远近高下皆一同。岂唯吾里俱有岁,一凉到骨恩无穷国。昊天昔道高难测,试听神龙驱霹雳。尔农一饱不自知,为尔哦诗歌帝力

  • 《悼杨梅》

    凡物从来遇合难,烂甜中故有微酸。自怜生晚空同姓,不得杨妃带笑看。

  • 《至老子庙应诏诗》

    虚无推驭辨。寥廓本乘蜺。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盛丹须竹节。量药用力圭。石似临卭芋。芝如封禅泥。毻毛新鹄小。盘根古树低。野戍孤烟起。春山百鸟啼。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唯当别关吏。直向流沙西。

  • 《送李致远安远簿二首》

    四海几青眼,五车今白头。信天投矮屋,觅地起岑楼。山迥风烟合,江平潦雾收。谁欤人物计,留取备枚邹。

  • 《浣溪沙》

    雁字鳞差印碧空。淡云萦缕媚遥峰。悠扬舒卷逐西风。烟锁绿杨深院静,花前寓意劝金钟。凤箫一曲月明中。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