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诗词:《挽少师相国李公》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元干
泪尽西州路,
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
为圃养黄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元干对李公的感慨和追思之情。李公是张元干的少师(指导老师),他已经去世了。诗人感到悲痛欲绝,眼泪已经流尽在西州的路上。在李公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碑,碑上镌刻着李公的名字,“岘首”指的是碑的顶端。这个碑是留给后人的永恒记忆,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诗中提到了买山、荔子、圃、黄精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与自然景观、植物有关的。买山意味着购买山地,可能是诗人为了寻找宁静和灵感而迁居到山中。荔子是一种香甜的水果,可能是诗人在山中的新居附近种植的。圃是指园子、菜园,黄精是一种中药材,诗人在山中的园子里养护着这种药材。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的最后两句:“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景仰之情。诗人想象自己走到每一个登临之地时,都仿佛能听到李公的足音。李公堂堂正正,是真正的汉朝宰相,但他却被命运所忍受,不得进入美好的城池。这是对李公的深深敬意和遗憾之情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李公的追思和景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简朴生活的喜爱和追求。这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一食复何如,寻山无定居。相逢新夏满,不见半年馀。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别来还似旧,白发日高梳。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落日霞消一缕。素月棱棱微吐。何处夜归人,呕嗄几声柔橹。归去。归去。家在烟波深处。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zC手自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