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无远韵,挟策干浮云。
识字仅有数,得志无短檠。
太丘妙家法,不肯卤耕耘。
藏书浩无际,兀坐观沧溟。
寒陋鄙李邕,假书勤朝昏。
过眼如杜甫,散为笔下神。
一家今四杰,射策到王庭。
自视犹细事,家塾方讨论。
嗟我未闻道,政作钻纸蝇。
会同阿戎去,从公问斲轮。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万卷堂》这首诗是宋代邓肃所作,以诗人的观察和思考为主题,探讨了人们对于远大目标的渴望、对学识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境况的反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人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是随意抓取浮云。
只懂得几个字,却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
太丘先生的神奇方法,却不肯劳作田地。
收藏的书籍无边无际,孤坐观看着广阔的海洋。
像李邕那样贫寒而低微,借书勤奋地度过朝夕。
像杜甫的诗篇那样,散落在纸笔之间成为神奇的存在。
现在有四位杰出的学人,他们的才华引起了王朝的关注。
我仍然认为自己只是从事小事,家塾中的讨论才是真正重要的。
叹息我未曾听闻真正的道理,政治变得繁琐不堪。
会同的阿戎离去,我向大家请教斲轮的方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人们对于远大抱负和学识的追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反思,认为大多数人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追求远大目标的精神,只顾眼前的享乐和利益。他们只懂得一些皮毛知识,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诗中提到太丘妙家法,指的是太丘先生的学问和方法。太丘先生被认为是古代贤者,他的学问和智慧超越了常人,但他却不愿意从事农耕劳作,选择隐居而不是务农。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知识分子只追求学问而不关心实际生活的批评。
诗中还提到了藏书浩无际,诗人坐在万卷堂中,观看着广阔的海洋。这一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敬重和对于学问的渴望。他认为自己像贫寒的李邕一样,通过借书来修身养性,像杜甫一样将自己的思想抒发在纸笔之间,成为永恒的存在。
诗的最后提到四位杰出的学人,他们的才华和才学引起了王朝的关注,但诗人仍然觉得自己只是从事微不足道的小事,认为家塾中的学术讨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最后,诗人向大家请教斲轮的方法,表达了他对于学习和探索的渴望,希望能够寻找到真正的道理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追求、学识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反映了邓肃对于社会风气和人们追求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于远大抱负、知识追求和现实境况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和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这首诗词启发人们思考个人的志向和抱负,以及对于学识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客居三月不论玄,水牯朝昏痛著鞭。拽脱鼻绳无觅处,山童走得脚皮穿。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二)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六年光景未题诗,画得如尘似梦时。断雨湿云休细看,看来容易鬓成丝。
萱草堂中乐泄融,豪家异味可能重。政惭陆子怀无橘,锡类那知有颍封。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