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天穿漏,惊奔浪叠空。
山留宿雨碧,云受夕阳红。
蚕麦关时务,莺花怯老翁。
乾坤方寸地,今古一丝风。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晚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钱时。这首诗描绘了晚霞消散后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自然变幻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斑驳的天空裂开了缝隙,
惊涛拍打着云霞。
山峦上停留着夜雨的痕迹,
晚霞染红了浮云。
蚕麦于夜幕之际盛开,
莺花害羞地避开老翁的注视。
乾坤间的一方土地,
承载着古往今来一丝微风。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晚霞的变幻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无常的特点。斑驳的天穹象征着时间的流转,而惊涛拍打的云霞则呈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山峦上的夜雨痕迹与晚霞的相映成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夜幕降临时,蚕麦开放,莺花却躲避着老翁的目光,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最后,诗中提到的乾坤方寸之地,象征着微小的一方土地,却承载着古往今来的风吹草动,展示了历史的长河和岁月的变迁。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交融,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同时,诗中融入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岁月的无情。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以深邃而留白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