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晚过象之葆光亭戏呈一首》

萧洒崔家宅,重门一迳通。
竹烟虚晚碧,花雨重秋红。
傲睨怜苔石,徘徊俯桂丛。
自朝新月色,不为主人翁。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晚过象之葆光亭戏呈一首》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一座崔家宅院的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致的赞美以及对主人翁身份的淡然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
萧洒崔家宅,重门一迳通。
竹烟虚晚碧,花雨重秋红。
傲睨怜苔石,徘徊俯桂丛。
自朝新月色,不为主人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抒发作者在晚间经过崔家宅院时的感受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宅院的氛围。

首两句"萧洒崔家宅,重门一迳通"描绘了整个宅院的宏伟和通透感。其中的"重门一迳通"暗示了宅院中心的庭园景观,以及门庭之间的连贯性。

接下来的两句"竹烟虚晚碧,花雨重秋红"描绘了宅院内的景色。"竹烟虚晚碧"将竹林的清烟与暮色相融合,展现出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花雨重秋红"则形容了花朵在秋雨中的浓艳和美丽。

接着的两句"傲睨怜苔石,徘徊俯桂丛"描述了作者在宅院中的行走。"傲睨怜苔石"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苔石的欣赏和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豪情和独立精神;"徘徊俯桂丛"则描绘了作者徘徊在桂树下的情景,展现出对桂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一句"自朝新月色,不为主人翁"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态度。"自朝新月色"暗示了作者早晨起来时望见的新月,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欣赏;"不为主人翁"则表明了作者对宅院的经过并不感到属于自己,以一种超越主人翁身份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宅院景色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宅院的赞美。同时,通过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超然的心态,不受物质身份束缚,以自由的眼光欣赏世间美景。这种超脱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世事的超越追求,也体现了韩维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追求自由高洁的精神风貌。

  • 《宴琼林(东湖春日)》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

    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前日偶从河上饮,文章何可并英游。

  • 《杂咏一百首·卫姜》

    俱着锦衣裳,凭谁办绿黄。可怜君耄矣,贤嬖不贤姜。

  • 《荔枝香近》

    晓来丹枫过雨,净如扫。霜空横雁,寒日翻鸦,惊嗟岁月如流,更被酒迷花恼。转眼吴霜,点鬓催老。细思欢游旧事,还自笑。断雨残云,都总似、梦初觉。锦鳞书断,宝箧香销向谁表。尽情说似啼鸟。

  • 《射洪道中二首》

    远墟行蔼蔼,滞绪豁欣欣。挟翠山能润,矜晴草自薰。堕鸢那及吸,飞鹭可堪九。欲共江流说,滔滔故不闻。

  • 《春寒六首》

    去年秫地伤秋潦,春酒浇醨不可亲。红树梢头山鸟语,只应笑我独醒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