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垓山陈宣义》

升堂曾得话从容,骨相清癯七十翁。
唧唧爱人皆语妙,迟迟留客屡杯空。
眼分青白斯文外,手作推敲雅咏中。
我忝金兰三世契,颇堪溪浒忆清风。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挽垓山陈宣义》是宋代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在升堂的时候,得到过从容自若的话语,
骨相清瘦的七十岁老人。
唧唧地说话都很妙趣横生,
迟迟地招待客人,杯盘却一次次空空。
眼中有着青白分明的文采,
手中创作着推敲雅致的诗歌。
我自愧不如他的金兰(指交情深厚的朋友)三世契约,
颇有些能够领略溪浒(指江南水乡)忆起的清风。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位七十岁的老人,表达了对他从容自若、清瘦俊雅的赞叹和敬佩之情。老人的言谈风趣,吸引了所有爱他的人。然而,他待客却总是迟迟不饮,杯盘却空空如也,这或许是因为他更注重与人分享智慧和文学才情。作者自愧不如老人的交情深厚,但仍能在溪浒之地感受到清风的回忆。

赏析:
《挽垓山陈宣义》通过对一位老人的描写,展现了他的从容、清瘦和才华横溢。诗中运用了相对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老人的魅力和风采。他的言谈之间流露出的智慧和幽默,使得所有爱他的人都对他赞叹不已。然而,诗中也透露出老人待客有所保留,不急于享受物质富足,更注重与人分享文学才情。作者自愧不如老人的交情深厚,但却能从溪浒之地感受到一股清风,这种感受或许是来自于对老人的回忆和对他的敬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自愧,并通过溪浒和清风的意象,给人以一种宁静和深思的感觉。

  • 《赠雷卿张明府》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若起柴桑兴,无先漉酒巾。

  • 《寓吴门十首》

    兴阑猛辍凌江棹,重看莺花茂苑春。归自乘流留亦好,浙风淮俗总宜人。

  • 《杂曲歌辞·妾薄命》

    草绿长门闭,苔青永巷幽。宠移新爱夺,泣下故情留。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 《奖菊二绝》

    菰叶离披藕叶欹,精神得似未秋时。西风坐断群芳路,不属黄花更属谁。

  • 《通仙洞》

    高龛险欲摧,百尺洞门开。白日仙何在,清风客暂来。临崖松直上,避石水低回。贾掾曾空去,题诗岂易哉。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丹山生鸑鷟,师子产狻猊。棒下摩醯眼,徒夸第一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