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户忆曾识,升期再寻找。
仙游诚绝往,俗虑苦劝襟。
菡萏晚犹好,荼蘑霜不侵。
思君望阡陇,远树白云深。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挽武龙蹇巡检》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武龙蹇巡检
叩户忆曾识,升期再寻找。
仙游诚绝往,俗虑苦劝襟。
菡萏晚犹好,荼蘑霜不侵。
思君望阡陇,远树白云深。
译文:
敬挽武龙蹇巡检,
敲击门户回忆曾相识,
昇职的时机再次追寻。
仙游之地真实难以到达,
世俗的烦恼艰难抚慰心怀。
莲藕在晚霞中依然美好,
菊花在寒霜下不受侵害。
思念君子远望在山川间,
远处的树木与白云深深交织。
诗意与赏析:
《挽武龙蹇巡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离愁别绪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融入了对纷杂尘世的感叹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节表达了诗人敲击门户时所勾起的旧时记忆,表示了诗人对过去的人和事的怀念之情。第二节以仙游之地和世俗烦恼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和现实困扰之间的矛盾感受。第三节通过描绘莲藕和菊花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坚韧不拔的赞美。最后一节通过描绘远处的树木和白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通过对人情世故和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诗词中运用了寓意和意象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空间。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