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老鱼苗动,江肥雪水来。
大孤山下路,何日泛舟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晚春客愁五绝》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春时节,旧时的客愁依然存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春老渐渐消逝,江水变得丰沛,如同雪水一般涌动。在大孤山下的路上,孤独的行人仍然期待着何时能够再次乘舟回家。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客愁之中的思绪和情感。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而客愁却让人感到孤独和无奈。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回家乘舟的期望,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春景描写:诗中通过描述春老逝去、江水丰沛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变迁。春老鱼苗动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而江肥雪水来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澎湃。
2. 孤独与期待:诗中的大孤山下路和泛舟回家的愿望,呈现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的心境在客愁中得到抒发,读者在阅读时也可以产生共鸣,感受到离乡别井的辛酸和对归家的渴望。
3.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春天景象和自身的思绪,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客愁情绪与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归家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晚春客愁五绝》通过对春天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异乡客愁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诗词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家园和亲情的珍惜和回忆。
故人傥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短翮忘连翩。追飞散容与。优游沐道教。渐渍淹寒暑。大德本无酬。轻生窃自许。舟归属海运。风积如鹏举。浮水暗舟舻。合岸喧徒侣。凛凛穷秋暮。初寒入洲渚。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危樯逈不进。沓浪高难拒。回首泣亲宾。中天望宛许。帝城
役役催行迈,忽忽过此春。杯翻五湖月,筝扫九华云。不是风烟好,何缘句子新。兹游四千里,今日过三分。
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辅主中兴划懋功,削平僭叛党一循公。自怜党起群邪进,王业萧条不克终。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舟行知牵稳,恰得打头风。更喜青山出,宁辞白发穷?江枫缘岸赤,河蓼杂烟红。回首东南景,楼台杳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