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
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途中作》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末楚云端,
行侵苔藓斑。
愁肠不厌酒,
病眼岂逢山。
远路有时到,
宦游无处闲。
却思清渭北,
烟柳掩柴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人身处秋末的楚云之上,路途渐渐侵蚀了道路上的苔藓斑斑。他的愁肠难以消散,只能借酒浇愁,但即便如此,他的眼病也不可能在旅途中得到治愈。
无论是在远路还是宦游中,诗人都无处寻得片刻闲暇。然而,他心中仍然思念着北方的清渭之地,想象着那里的风景。但现实却是烟雾笼罩了柴关,掩盖了绿柳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短短的四句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秋末楚云端的描绘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依无靠的状态。行侵苔藓斑描绘了路途的艰辛和漫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烦恼。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烦忧和眼病的困扰,暗示了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旅途中受到了折磨。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表达了诗人在旅途和官场中的忙碌和无暇顾及他事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孤寂之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但现实却是烟雾笼罩了柴关,掩盖了他向往的绿柳美景,给人一种无奈和无法回归故乡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浓郁的忧郁和无奈的情感,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碗。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所思劳旦夕,惆怅去湘东。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请住东林寺,弥年事远公。
秦马投鞭江可竭,别墅从容谋已决。兰陛小儿呼与棋,敌手不觉平时劣。青罔鹤咏走先声,捷书上状屐齿折。局中胜负俄今古,身后功名谩豪杰。何如山中静相对,风度幽篁韵清绝。林深有客遇神机,柯烂无人傅妙诀。白头老姥独解事,化作仙禽欲饶舌。石枰落子忽惊飞,五月骊山啄残雪。
可怜青铜镜,挂在白玉堂。玉堂有美女,娇弄明月光。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妆罢含情坐,春风桃李香。
联翩同挂别闱名,尚得秋崖病体轻。三十四年如一瞬,梦中时见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