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台赏罢意何如,归插梅花登小车。
陌上行人应见笑,风情不簿是尧夫。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梅台赏罢意何如,
归插梅花登小车。
陌上行人应见笑,
风情不簿是尧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们一同在城南的张园欣赏梅花的情景。作者赏玩梅花后,思绪如何?他将采摘的梅花带回家,插在自己的小车上。当他经过大街小巷时,路上的行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笑他,但作者并不在意,因为这种风情并不属于普通人,而是尧舜时代的贤人所具有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赏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独特品味的自信态度。以下是对每一句的具体分析:
梅台赏罢意何如:
作者先以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赏梅后的心情。“梅台”指的是欣赏梅花的平台或阁楼。作者此刻赏罢梅花,心情如何?这是一个反问,暗示作者内心深处的喜悦。
归插梅花登小车:
作者将采摘的梅花带回家,并插在自己的小车上。这一行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珍爱,并将其带回家中,以彰显自己对美的品味。
陌上行人应见笑:
作者将梅花插在小车上,当他经过人群熙攘的大街小巷时,路上的行人可能会对他的行为感到奇怪,甚至嘲笑他。这里通过“应见笑”一词,传达了作者对于他人的看法并不在意,他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
风情不簿是尧夫:
这句话是整首诗词的精华所在。作者用“风情不簿”来形容自己的行为和品味,暗示自己的高尚风范和超凡脱俗的品质。尧夫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君主,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的品质高尚和与众不同。
通过这首诗词,邵雍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钟爱和对自身独特品味的自信。他不在乎他人的嘲笑,坚持追求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这种追求独特而高尚的品味是作者对古代圣贤的一种想象和追求。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对美的追求。
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长江午日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在家乃虑国,此事古人风。蚤作欣闻雨,欢谣欲助农。不须询父老,断可验凶丰。药裹从兹屏,诗筒要数通。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相逢何太晚。
蟠桃十月惊春早。春到玉梅枝上小。和羹人物应时生,天上骑鲸生凤沼。万家宝篆祥烟晓。竞祝史君长不老。夜来南极照元台,见说沙堤新筑了。
金华环秀抵仙都,雁宕石门天下无。眼见朱幡出云雾,手提丹笔洗焦枯。海鱼味爽休多食,岭马程艰合缓驱。定有车前投贽者,幅巾麻褐是真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