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棱。
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同于汝锡赏白牡丹》的中文译文如下:
晓日花初吐,
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
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
新鲜掩鹤膺。
统心黄倒晕,
侧茎紫重棱。
乍敛看如睡,
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
比艳美人憎。
价数千金贵,
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
愁被彩光凌。
这首诗描述的是白牡丹(白色牡丹花)的美丽和特点。诗人用意象艳丽的语言描述了早晨刚刚开放的牡丹花,虽然春寒未消,但花朵已经盛开,宛如云叶柔软的质地,新鲜而娇艳。牡丹花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花瓣倒映到花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花朵在开放初期还有些闭合,像是在睡觉,但是一旦完全绽放,就会显得繁茂而美丽。牡丹花香气幽香,但是和芬芳的百合相比,有些人对白牡丹的香气有些抵触感。牡丹花珍贵无比,价值连城,形象美丽如此,但是却会受到色彩艳丽的彩虹光芒的竞争和压制。
这首诗通过对白牡丹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花卉美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将牡丹花的形象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云叶、月光、鹤膺等)进行对比和联系,展示了花朵的质地和颜色的美丽。诗人以尖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了美的多元性和独特性。牡丹花作为国花的象征,也寓意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美和高贵品质的追求。整首诗既展示了花卉的美丽之处,又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同审美观点和追求。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得邑宁论小,居官最近民。中诚傥无倦,同体会相亲,暇日书还读,清源政自新。吾兄有遗训,尔辈足持循。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涧道散寒流,衡沙漫田亩。妖狐行野碓,风叶满舂臼。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心忆春归,似佳人未来,香径无迹。雪里红梅,因甚早知消息。百卉芳心正寂。夜不寐、幽姿脉脉。图清晓、先作宫妆,似防人见偷得。真香媚情动魄。算当时寿阳,无此标格。应寄扬州,何郎旧曾相识。花似何郎鬓白。恐花笑、逢花羞摘。那堪羌管惊心,也随繁杏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