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通玄洞》

遨游倦听水声潺,却爱灵崖引憩间。
树拥倒晖穿嶂曲,风牵斜雨洒藤弯。
半袈裟裹须弥现,隙滹阿中法界宽。
为纳千僧浑不见,欲于此地扣禅关。

作品评述

《通玄洞》是宋代文人曹叔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遨游倦听水声潺,
漫游旅行疲倦时,聆听水声潺潺,
(译注:通玄洞是一个虚构的地名,意为通达玄妙的洞穴,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归宿。这里的"遨游"指的是作者的思绪和心灵的自由飞翔。)

却爱灵崖引憩间。
却偏爱灵崖引我安憩的地方。
(译注:灵崖是一个山崖的名字,它象征着高远、幽静、清凉和灵动。作者喜欢在这个地方停下来,沉思和休憩。)

树拥倒晖穿嶂曲,
茂密的树木将斜阳遮挡,穿插在崇山峻岭之间。
(译注:树木倒映着夕阳的余晖,形成了嶂曲交错的景象。这里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变幻。)

风牵斜雨洒藤弯。
微风轻轻拂动,斜雨洒落在藤蔓上。
(译注:描绘了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和清凉的感觉。)

半袈裟裹须弥现,
半身袈裟将须弥山显现出来,
(译注:袈裟是僧侣穿着的衣物,须弥山是佛教中的神山,象征着佛法的广大和深远。这里表达了佛教元素的融入。)

隙滹阿中法界宽。
隙缝之间,滹沱的大地中,法界广袤无边。
(译注:隙滹阿是佛教经典中的词语,意为一切众生所在的世界。这里描绘了一种广阔无边的法界,寓意着作者心灵的广博和宽广。)

为纳千僧浑不见,
却看不到纳千僧的景象,
(译注:纳千僧是指接纳千千万万僧人的场景,意味着虔诚和广博的信仰。作者在这个地方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能是暗示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落差。)

欲于此地扣禅关。
欲在这里敲响禅门。
(译注:扣禅关是指修行禅宗的门径,作者希望在这个地方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整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游历山水之间,体验自然景观的壮美和变幻,同时融入了佛教的元素。通过描写山川、树木、风雨等自然景象,以及灵崖、须弥山等虚构的地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心灵的追寻和期待。诗中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同时也反映着作者对佛教文化的倾慕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心灵自由、广博和宁静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以及对内心深处的探索和寻找的渴望。

  • 《石屋》

    云梁烟栋翠嵚崯,五百痴人谩饰金。屋顶谁增华阁重,石头自拥白云深。钟声透谷泉分响,鬼力支空雨聚阴。无废无兴无启闭,老僧不动一心生。

  • 《女冠子》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处。醮坛开,金磬敲清露,珠幢立翠苔步虚声缥缈,想像思徘徊。晓天归去路,指蓬莱。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 《征妇词十首》

    烧操蒙冲艦,获坚云母车。赐君新节钺,还妾旧荆練。

  • 《自嘲》

    英名愧终贾,高节谢巢由。直取云山笑,空为簪组羞。浮沉乖俗好,隐显拙身谋。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 《古兴》

    倮葬畏礼法,厚葬索衣衾。金缕与玉柙,五陵非不深。万宝埋幽光,苦为群盗寻。上古莫封植,弃之中野林。上以饱飞鸟,下从蝼蚁侵。人情远臭腐,焉知孝子心。死者或有知,自亦畏奢淫。

  • 《幽谷晚饮》

    一径入蒙密,已闻流水声。行穿翠筱尽,忽见青山横。山势抱幽谷,谷泉含石泓。旁生嘉树林,上有好鸟鸣。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露蝉已嘒嘒,风溜时泠泠。渴心不待饮,醉耳倾还醒。嘉我二三友,偶同丘壑情。环流席高荫,置酒当峥嵘。是时新雨余,日落山更明。山色已可爱,泉声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