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风收雨,迟明暖酿霜。
人穷髭易白,地瘦叶先黄。
绣眼语丛竹,画眉啼断岗。
炊烟犹尘动,吾亦起歌商。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晨起》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晨起
入夜风收雨,
夜晚的风把雨收拢,
迟明暖酿霜。
黎明迟迟,温暖酝酿霜雾。
人穷髭易白,
穷人白发易生,
地瘦叶先黄。
土地贫瘠,叶子先变黄。
绣眼语丛竹,
眉眼如绣的人在丛竹中说话,
画眉啼断岗。
画眉的女子哭泣声断绝了山岗。
炊烟犹尘动,
炊烟还在尘土中飘动,
吾亦起歌商。
我也起来唱歌作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晨时刻的景象,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意象,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
诗的开头描述了夜晚的风收拢雨水,暖意渐生,这是一种转变的开始,似乎暗示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人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人事无常、环境变迁的主题。
第二句中的“人穷髭易白,地瘦叶先黄”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对比,表现了贫穷和困苦的现实。穷人容易变白发,土地贫瘠的迹象先于其他地方显现,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眉眼如绣的人在竹丛中交谈和画眉女子的哭泣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这里的景物描写与人情交织,显现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情感体验。
最后两句“炊烟犹尘动,吾亦起歌商”,诗人以自身为例,表达了面对困境和艰难生活时的积极态度。炊烟飘动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繁忙与尘嚣,而诗人却选择以歌舞来表达内心的豁达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悟。虽然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诗人通过歌唱和乐观的态度,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困境的超越。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
君言西山顶,自古流白泉。上为千牛乳,下有万石铅。不愧惠山味,但无陆子贤。愿君扬其名,庶托文字传。寒泉比吉士,清浊在其源。不食我心恻,於泉非所患。嗟我本何有,虚名空自缠。不见子柳子,余愚污溪山。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江上经行四十秋,今朝如得驻扁舟。老夫宁复重来日,欲去殷勤更少留。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金屋无人玉殿开,青蒲埋没遍莓苔。旧愁隐隐随烟浪,新恨绵绵入草莱。红叶已随流水去,黄门空忆看华来。东南富贵消磨尽,留得荒村古将台。